據了解,晚霞湖目前已被打造成西和重要的旅游景區,是隴南市僅有的中型水庫,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氣候,加之西和是人口大縣,西和縣飲用水供需矛盾一直比較突出。近年來,西和縣痛下決心狠抓飲用水水源地建設和保護工作,打造“希望水庫”,破解城區供水難題,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西和縣原有的二郎壩、岷郡山兩個水廠供水能力不足,城區供水一度采用關閘限片的方式供給。“5·12”地震后,黃江水庫被確定為城區供水工程新的水源地。依托黃江水庫,西和縣實施了黃江水廠建設項目,2011年11月建成投產,緩解了城區的供水需求矛盾。
近幾年,由于黃江水庫淤積嚴重,上游水量減少,庫容降低,導致蓄水量減少,干旱及少雨季節水庫取水量不能滿足水廠生產之需。同時,歷史遺留的大量的冶煉廢渣和選礦廢渣隨意堆放在黃江水庫上游兩岸,對城區居民供水安全造成潛在隱患。
為了有效解決城區10萬人的吃水問題,2012年,西和舉全縣之力,傾力打造“西和縣黃江水庫城區飲用水源保護區”。通過與省市環保部門積極溝通,成功爭取到全國重金屬污染防治示范縣重金屬治理項目,將黃江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納入了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范疇,劃定黃江水庫水源保護區面積23.5平方公里。項目建設主要內容包括清運水庫周邊歷史遺留尾礦渣,實施覆土綠化,建設防護墻,水庫周邊建設風險截污渠道,建設防護林地和水源涵養林等。目前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施工單位準備進駐,計劃工期300天。項目建成后,將極大降低黃江水庫周邊重金屬污染風險,保障城區供水和農田灌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