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對全市的生態紅線區進行了全面從嚴劃分,目前劃分的生態紅線區域共有11大類、103塊,總面積3205.52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7.76%,面積占比位居我省各省轄市首位。昨天,副省長許津榮來蘇調研,詳細了解蘇州市在生態紅線區域保護方面的舉措等情況。加強生態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下半年省政府編印了《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全省生態紅線區域面積為24103.49平方公里。目前,我市列入該《規劃》的生態紅線區共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漁業水域、重要濕地、清水通道維護區、生態公益林、太湖重要保護區等11大類、103塊,總面積3205.52平方公里,其中,禁止開發的一級管控區面積141.76平方公里,限制開發的二級管控區面積3063.76平方公里。
落實生態紅線區域保護中,我市突出飲用水源保護,不斷加快生態修復保護,推進重大保護工程,加強地方保護立法,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全市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今年我市啟動建設總投資超2000億元的生態文明建設“十大工程”,截至9月底共完成投資154億元,占年度計劃總投資的43.1%。我市還將11大類、103塊生態紅線區全部落地上圖,納入蘇州環保地理信息系統,并進一步與全市信息化建設系統鏈接,實現全市生態紅線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在蘇調研期間,許津榮先后赴相城區、吳中區考察了盛澤湖生態修復工程、蓮花島、穹窿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東山鎮西巷村等地。在聽取蘇州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情況匯報后,許津榮對蘇州市生態紅線保護的自覺性、保護實踐的先行示范性、落實保護的堅定性給予充分肯定,希望我市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探索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社會共同參與的保護管理機制,不斷加強監督,為全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積累更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