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為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湖北省武穴市通過嚴把環境準入關口,有效控制了污染增量,促使項目投資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事實證明,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進程中,誰轉變得早,誰就收益早;誰轉變得好,誰就收益多。抓住了環境保護,就抓住了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核心、要害和出路。筆者認為,結合武穴市實際,抓環保促轉型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必須進一步嚴格環境準入。要認真落實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評,對高耗能、高排放及產能過剩行業的項目從嚴把關,堅決管住新上項目,對未批先建的項目進行嚴肅查處,并公開曝光,堅決不予審批;強化環保驗收管理,集中力量抓好重點項目驗收的環境監管。積極推進施工期環境監理,建立健全環保驗收全過程管理制度,進一步理順驗收管理程序;著力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分期分批清查“十五”以來審批的所有建設項目,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審批的產能過剩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執行情況,集中整改突出問題;切實落實綠色信貸、綠色稅費等環境經濟政策,嘗試開展環境責任保險試點,運用經濟杠桿控制污染增量。
必須繼續深入推進污染減排。深入推進結構減排。繼續加大淘汰關閉落后產能的力度,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依法責令停產或者關閉,防止已關閉的黏土磚廠死灰復燃,鞏固二氧化硫減排成果。深入推進工程減排。全市已經建成的治污工程必須按要求長期穩定運行,確保達標排放。深入推進管理減排。要加快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國控、省控重點污染企業在線監測系統的聯網工作。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一步加強環保后督察,對不能達標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力度,確保重點排污企業實現環境管理規范化、環保手續合法化、設施運轉正常化。
必須科學劃定本地區功能區劃。在編制武穴市“十二五”城市總體規劃時,要把環境影響和資源承載能力作為最首要的因素來權衡,依照不同地區的環境資源狀況差異,科學合理地劃分區域功能。區域功能定位后,要按照區域功能定位對現有的園區、產業布局進行調整,以減少工業污染,優化生態環境。
必須抓好黨政干部政績考核辦法的轉型。盡管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在干部政績考核上逐漸減輕GDP比重,但是唯GDP論和財力論仍然很有市場。要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對現行的考核辦法從根本上進行修改,真正把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指標作為硬約束,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
必須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對于嚴格按照國家政策關停的企業,應當給予資金補償,落實轉移支付等扶持政策;對于轉產或者技改項目,應當給予適當的資金獎勵或者補助。同時要嚴格環境執法,糾正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偏差,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要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大范圍推廣和應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引導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