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投資5億元的瓷磚生產項目計劃落戶高碑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如果落戶,每年將向當地納稅3000萬元。但因這是個高耗水項目,每天耗水量要達到上千噸,并且項目的占地面積比較大,高碑店市最終拒絕了這個大項目。
此舉說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園區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必須“量水而行”!
在我國,水資源缺乏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只及世界的1/4左右,全國668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農村有2000多萬人和數千萬頭牲畜吃水困難。今后,隨著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資源的需求將呈增長趨勢,水資源將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因素。只有“量水而行”,使園區發展和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否則就會造成生態系統破壞,最終失去發展的基礎。“量水而行”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各地在考慮開發區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時,要從水資源短缺的現實出發,推進經濟結構和布局的戰略性調整,應以水定產業,在水資源條件沒有保障的地區,不能盲目擴大城市規模,不能盲目建設小城鎮。缺水地區更應嚴格限制新上高耗水工業項目,禁止引進高耗水、高污染的工業項目。
二是對已有的高污染、高耗水的用水大戶,要限期完成技術改造,必要時下決心關、停、并、轉。如果治理速度趕不上污染的速度,“生態欠賬”將越來越多。
三是加快技術改造,推廣循環經濟。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促進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流程,加強廢水污水處理,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要優化產品結構和原料結構,增加優質、低耗、高附加值、競爭力強的產品種類和數量,提高用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