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是我國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為保持海水清澈蔚藍,大連市近年來不斷加大近岸海域綜合整治力度,通過源頭控制、中間治理和末端把關,嚴防陸域污染物入海,使大連市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水平。
源頭控制,嚴格環境準入
工業企業廢水超標排放是影響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為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大連市加強新建項目管理,嚴格黃渤海沿岸產業環境影響評價,對不符合近岸海域環境保護要求的產業,限制布局。
為杜絕企業超標排放,大連市綜合使用法律、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加強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加大行政管理與處罰力度,對缺乏社會責任感、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依法嚴懲。實施負責人約談制度,約談環境違法企業負責人,限期整改。借助環保專項行動,大連市先后對造紙、化工、印染、水產加工等重點水污染行業進行專項整治,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執法保障。
同時,大連市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用經濟杠桿鼓勵企業治污。大連市規定,所有排污者必須持證排污,逐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試點。推行綠色信貸,對環境違法企業實施信貸控制試點。開展環境責任保險制度,防范環境污染事故。
為隨時掌握企業的廢水排放情況,大連市對重點污染源實施在線監控。目前共安裝廢水自動監控系統47套,其中,國控22家重點廢水污染源企業共安裝在線監測設備35套。
大連市還建設了全市在線監控中心。所有廢水在線監控數據按照國家數據傳輸標準,完成與遼寧省環保廳監控系統的對接,實現實時數據傳輸。環保部門可以及時對超標排污、污染嚴重的單位進行限期治理,促進水環境質量改善。
中間治理,建設污水處理廠
建設污水處理廠是改變城市生活污水不經處理就直排入海的關鍵所在,也是完成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減排任務的重要手段。大連市近年來通過多種融資渠道,不斷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目前,大連市共建成29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達115.8萬噸/日,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
同時,通過采取組建專門的監管機構、建設在線監測網絡、完善運行管理制度、實施污水處理費與處理效果掛鉤等措施,不斷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的監管。
實施“零容忍”制度,加大監察、監測頻次,發現存在違規、超標排放行為的,一律從嚴、從重處罰。
據了解,大連市全年達標排放的污水處理廠比例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不足50%提高到2011年的65%,今年第一季度大連市達標污水處理廠比例已上升到75%。
末端把關,整治排污口
排污口整治是水污染防治的核心。只有做好污染源治理,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近岸海域水質。
為有效削減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大連市開展了中心城區入海排污口綜合治理,對中心城區北起振興路海灣大橋、南至小平島的大連灣海域和南部沿海海域135個入海排污口(不包括泄洪口)進行綜合整治。實施重點污染源提標改造工程,解決高鹽廢水污染問題,國控重點企業基本實現達標排放。
對位于污水截留管網下游或其他無法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市政生活污水,大連市規定,由附近重點企業對這部分污水進行處理。同時,結合城市污水處理廠和雨污分流工程等建設,實施排污口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逐步封堵被廢棄和截流的排污口。
大連市提出,到2020年,城市污水處理率基本達到100%,入海排污口達標排放率基本達到100%;廢棄排污口基本完成封堵、拆除,并實現景觀化改造;最終僅保留污水處理廠及重點企業等少數排污口(不含泄洪口)。這些排污口還將全部完成規范化整治,并實施在線監控。
截至目前,大連市共完成36個廢棄排污口的封堵,入海排污口由135個下降至85個;入海排污口排放達標率由2009年的13.7%提高到目前的67.92%;企業排污口基本實現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