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政府獲悉,為了堅決完成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目標任務,在全面安排部署確定投資24.2億元、實施七大類143個項目的基礎上,我市將以重點項目和干支流治理為抓手,加快重點污染防治項目建設,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強農村環保工作,進一步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多年來,我市認真落實渭河水污染防治的各項要求,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全市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渭河潼關吊橋出境斷面2011年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年均濃度分別為22毫克/升、6.37毫克/升和3.535毫克/升,較2010年同比下降20.6%、17.8%和18.5%;今年前4個月,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4.3毫克/升、2.877毫克/升,同比下降7.6%、51.8%,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為7.65毫克/升,與去年基本持平。據悉,為了鞏固水污染防治成效,提升工作水平,我市將以重點項目和干支流治理為抓手,突出做好如下工作。
——抓住省上全線整治渭河的機遇,加快渭南段綜合治理項目建設。計劃投資105億元,加高加寬堤防160.8公里,灘區清障184.9平方公里,建設堤頂道路160.9公里,臨水側綠化137.7公里,背水側綠化164.3公里,修建景觀公園7處,建設生態濕地8處,新增水體生態監測斷面3處,實現渭河“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
——加快重點污染防治項目建設。全面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實施工業園區、重點鎮污水處理項目,著力抓好12個污水處理廠除磷脫氮提標改造、37個工業企業廢水深度治理、34個污水處理設施新擴建項目、38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和6個生態濕地項目建設。對5月底仍未動工的污水處理廠除磷脫氮提標改造項目及重點工業企業實施約談。
——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夯實縣(市、區)保證轄區環境質量的主體責任,切實做好各縣(市、區)水質斷面考核工作,以經濟手段和倒逼機制促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建成市縣兩級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發揮環境管理效益。
——加強農村環保工作。以解決農村“臟亂差”提高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和公眾環保意識為目標,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工程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廣農村垃圾“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模式,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減少農村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