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三峽工程,一個跨越世紀的超級工程,將在2009年竣工并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當巍峨的三峽大壩,擋住滾滾長江東逝水;當旖旎高峽平湖,再現絕色風光;當源源不斷的電能,輸往祖國的大江南北。三峽環保問題將成為世人最為關注的目標。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記者帶著讀者關心的問題,走訪了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就一系列環保問題進行了采訪。
上游水質總體良好
記者:三峽大壩上游水質情況如何?三峽庫區蓄水后水環境情況怎樣?
曹廣晶:三峽工程完工后,水庫將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隨著水庫內的水深增加,水面加寬,流速減緩,是否會影響污染物的稀釋?這是公眾關心的話題。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長江水資源保護局就開始著手研究三峽工程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三峽庫區蓄水后,庫區換水速度比較高,很難形成富營養化。但是在三峽庫區局部地區,如三峽庫灣地區、開縣的小江、萬州的龍寶河等支流易發生富營養化。
為了保證未來的三峽庫區是一庫清水,2001年11月,國務院批準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編制的《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三峽庫區及其上游的經濟建設活動必須符合《規劃》的要求。
按照《規劃》要求,到2010年,庫區將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151座,建成沿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113座,使庫區、影響區和上游區的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和70%。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要通過關閉重污染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等措施,到2005年庫區已削減工業污染負荷30%,影響區削減工業污染負荷20%。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是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入庫量。庫區和影響區內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還林還草,建立岸邊生態保護帶,嚴禁在該區域進行任何有礙生態保護的活動。
三峽工程蓄水兩年多來,三峽水庫水質總體良好,以三類水質為主。這說明三峽工程蓄水以來,長江上游水質沒有明顯變化。
#p#副標題#e#
“蓄清排渾”解決泥沙問題
記者:三峽大壩建成后,泥沙會對水庫形成淤積嗎?
曹廣晶:泥沙問題一直是三峽工程論證過程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專家就開始了針對三峽工程泥沙問題的研究。隨后,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專家,對全國范圍內的水庫泥沙問題進行調查,并于70年代在武漢建立了三峽壩區泥沙模型。另外,上個世紀60年代對三門峽工程泥沙處理問題的研究,以及隨后對葛洲壩樞紐工程泥沙問題的研究和處理,都為三峽泥沙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提供了實踐經驗。1983年后,全國泥沙專家對三峽工程的泥沙問題展開了全面研究。
專家們總結出用“蓄清排渾”的科學方法來解決三峽水庫的泥沙問題,就是通過對水庫的合理調度,盡可能地把大量的泥沙排放出去,等到每年11月份枯水期后,泥沙量也減少了,再把清水蓄在水庫里。三峽水庫采取“蓄清排渾”的措施,在泥沙多的汛期一般不蓄水,在泥沙少的季節蓄水用于發電和航運。但三峽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一旦碰上大洪水,就要攔截洪峰,這樣就會把一些泥沙留在水庫內。科學試驗證明,三峽水庫運行100年后,水庫防洪庫容還會保留86%,水庫達到新的平衡。所以,三峽水庫可長期運用。
最近10年多的監測成果表明,長江泥沙含量已呈逐年下降之勢,三峽庫區的水土流失近年也有減少趨勢。三峽壩址的輸沙量,近年也有減少的趨勢。
200個垃圾處理場緩解“清漂”壓力
記者:長江汛期出現過大量的“漂浮物”。三峽大壩建成后,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曹廣晶:三峽庫區分布著縣級以上城市20多個,居住著城鄉人口3000多萬。按照國家總體規劃,三峽庫區將建設近200個垃圾處理場,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未來的“清漂”工作壓力。但由于沒有相應的垃圾處理站點,降大雨時垃圾難免順流入庫。
按照《三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三峽庫區庫岸綠化帶規劃》,在三峽庫區生態建設項目投入資金數百億元。
為了及時清理壩前漂浮物,近兩年來,三峽總公司在大壩前投入的清漂投資已經達到1300萬元。2005年,三峽總公司投巨資購買了一條可稱得上當前世界上最大的清漂船(300m3),已于5月份投入使用。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干流清漂由總公司負責,支流由各省市負責。干流清漂三峽總公司已分別委托重慶和湖北的有關單位進行沿途打撈。
三千余萬元用于中華鱘研究
記者:三峽大壩對長江水生生物有什么影響?對中華鱘采取了什么保護措施?
曹廣晶:三峽大壩的修建影響到6種國家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它們是:白鰭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江豚和胭脂魚。近年來,三峽建委組織農業部和中國科學院對影響區的水生生物進行了嚴密監測。
為了保護中華鱘,國家明令禁止商業性捕撈,并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自1984年以來,共向長江放流幼體中華鱘已近453萬尾。
二十幾年來,中華鱘研究所在沒有可借鑒資料的情況下,從零起步,積極探索。從最初的網捕中華鱘過壩自然繁殖、葛洲壩壩下中華鱘性腺發育調查到人工繁殖試驗性研究,僅用兩年時間就成功繁殖出中華鱘幼苗,并于1984年首次向長江放流中華鱘6000尾。1988年,向長江放流中華鱘幼鱘12萬尾、9至12厘米大規格中華鱘5000尾。1995年,中華鱘研究所攻克幼鱘培育技術難關,形成穩定的大規格中華鱘放流能力;1999年,中華鱘研究所達到年度向長江放流大規格幼鱘5萬尾以上的能力。截至2004年,中華鱘研究所共向長江、珠江放流多種規格中華鱘4537309尾,為保護并繁殖中華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05年4月,中華鱘研究所再向長江放流幼鱘10萬尾及胭脂魚科3000尾。中國三峽總公司對中華鱘研究所累計投資3734萬元。
蓄水不會造成物種滅絕
記者:三峽大壩對陸生植物有何影響?有哪些保護措施?
曹廣晶:三峽庫區蓄水后,直接受淹沒影響的陸生植物物種有120科,358屬,560種,其中絕大部分在未受淹沒影響的地區廣為分布,不會造成物種的滅絕。外界廣泛關注的珍稀植物荷葉鐵線蕨、疏花水柏枝,已經采取了妥當的保護措施。有關部門已經在重慶市萬州區建立了荷葉鐵線蕨物種保護點,禁止采挖,并采用分枝或孢子繁殖技術,對荷葉鐵線蕨進行人工栽培。疏花水柏枝保護點選在秭歸縣,保護點內禁止采挖,并研究采用多種繁殖手段擴大種源數量。我國特有植物川明參的種原產地在湖北夷陵區蓮沱。這個原產地位于三峽大壩的下游,不受淹沒影響,只要保護得當,就不會遭受損失。經過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的人工繁殖栽培和植物園內遷地保育均已獲得成功。(景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