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日從寧夏銀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成果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案例集》。這對銀川市進一步實現城市良性水循環,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起到積極示范帶動作用,并為全國其他同類型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提供借鑒參考。
《全國海綿城市建設案例集》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發行,以全國60個城市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從城市本地特征和突出問題出發,總結提煉以海綿城市理念推動城市水系統建設的思路與路徑,展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解決城市水系統問題的成效。書中涵蓋了來自全國不同地域、不同規模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案例。
近年來,銀川市在城市建設中深入實踐海綿城市理念,走進金鳳區中北部海綿城市建設示范片區,改造后的綠地空間錯落有致,新建了植草溝、凈化池、雨水廣場等海綿設施,利用有限空間遵循“滲、滯、蓄、凈、用、排”的六字方針,把雨水的滲透、滯留、集蓄、凈化、循環使用和排水密切結合,統籌考慮內澇防治、徑流污染控制、雨水資源化利用和水生態修復等多個目標。
銀川市金鳳區中北部海綿城市建設示范片區北至沈陽路,南至寶湖路,西至包蘭鐵路,東至唐徠渠,面積53.46平方公里,以片區內澇積水問題和海綿城市蓄水為目標,通過對賀蘭山路、親水大街道路,銀川六中、九中、唐徠中學西校區等十所中小學,同時對親水苑、雙渠小區、新苑小區等六個小區和大連路綠地進行海綿化改造。這是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成果之一,通過改造能夠起到對雨水凈化、削峰調蓄作用,實現海綿城市建設指標落實,從而緩解片區排水防澇問題,同時提升生態示范效果,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同時,銀川市錨定“示范期末40%以上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內澇積水區段消除比例達到100%”目標,目前已完成三年目標任務,并連續三年獲全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績效考核B等次成績。
截至目前,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134.24平方公里,占實施范圍比例達到42.4%,城市防洪標準、天然水域面積比例、可透水面積比例、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等均達到考核指標要求。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