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落到地面,就像被‘喝掉’一樣,立刻消失不見了。”安順開發區河濱小區居民李先生,對小區改造后很是滿意。曾經污水橫流、一下雨就積水的小區,如今已煥然一新。
自2022年起,安順市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時,創新性地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讓眾多老舊小區重獲新生。截至目前,已有118個老舊小區完成“海綿化”改造,數萬居民因此受益。
河濱小區,這個建于2000年的“老居民區”,曾因規劃合理、綠化良好而備受贊譽。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設施老化、規劃缺陷等問題逐漸顯現,小區變得停車雜亂、綠地荒蕪、積水嚴重。
2022年5月,安順市成功入選“十四五”全國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河濱小區也獲得了改造的契機。改造首先從居民最關心的“面子問題”入手,重新劃分了健身區、休閑區、停車區,統一鋪裝了道路和步道,清理了違章建筑,恢復了被侵占的綠地,小區“顏值”大幅提升。
但改造的關鍵,在于重構小區的“呼吸系統”。河濱小區引入了“海綿城市”理念,通過自然與人工措施的結合,構建了一個能吸水、蓄水、凈水、釋水的彈性城市水生態管理系統。
生態停車場、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植草溝、透水磚等多種海綿設施的興建,不僅美化了環境,更有效緩解了內澇問題,凈化了雨水,補給了地下水資源。
暴雨來襲時,這些海綿設施便大顯身手。屋頂雨水直接進入雨水花園,地面雨水通過透水磚迅速被“吸收”進地下,減少了地表徑流。下沉式綠地則像一個個小水庫,快速收集并儲存雨水,經過層層過濾和緩慢滲透后,才排入市政管道。
在安順的老舊小區“海綿化”改造中,居民們紛紛建言獻策,許多建議被采納。安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入戶調查、問卷征集、座談會議等方式,廣泛吸收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改造既‘面子好看’又‘里子好用’。”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