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南寧市成績亮眼,地表水水質躋身全國前30,排名第15位,在省會城市中位列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南寧市近年來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守護碧水清波的努力與創新實踐。
2024年,南寧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數據顯示,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市縣兩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建成區原有黑臭水體水質達標率均達100%。8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全面達標,城市水質指數同比改善1.01%,為今年一季度南寧市地表水水質進入全國前30打下堅實基礎。
在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過程中,南寧市以法治為河湖治理護航,頒布施行《南寧市邕江濱水區域條例》,以“小切口”立法完善河湖治理法制保障。編制《南寧市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施方案》,邕江(郁江南寧市段)入選2024年全國幸福河湖案例。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方面,平陸運河、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穩步推進。同時,開展邕江等7大河流“提質進位”行動,實施73個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其中,六景、伶俐、馬巢河、沙井等水質凈化廠項目加速推進。此外,南寧市還落實超標預警機制,組織23次水質異常斷面環境問題排查整治,確保流域所在地“守水有責、守水盡責”。
守護老百姓“水缸”安全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南寧市著力推進邕江上游二期引水和應急引水工程項目建設,持續提升市區供水應急保障能力。該項目建成后,南寧市區飲用水取水口將上移至左、右江,形成“兩江并舉、互為備用”的供水格局,為城市供水安全加上“雙保險”。全市完成15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劃盡劃”,投入3000余萬元實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隔離設施、標志牌建設及周邊環境整治,巡查水源保護區350個次,累計整治水源地環境問題260個。投資1.05億元完成3個農村規模化和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飲水安全問題。
城市內河治理關系民生。南寧市加快完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效機制,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建立多部門常態化聯合巡查機制,對原有黑臭水體水質開展月測、月分析、月研判。嚴格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15個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市區污水處理能力達200.5萬噸/天。投入超16.28億元用于污水處理和管網維護,累計完成超1000公里污水管網建設和8000多個雨污管網錯混接點改造,“廠—網”一體化運維和海綿城市建設經驗獲住建部推廣。針對群眾關切的排污口問題,全市排查河流岸線2310公里,推動213個污水直排亂排問題整治,開展汛期入河排污口監管“雨燕”行動,建立城市水環境治理風險隱患民生事項清單,推動竹排江流域排澇減污能力提升。還將黑臭水體排查范圍擴大至縣城,助力改善縣城人居環境。
今年一季度,南寧市治水腳步不停歇。重點流域地表水“提質進位”行動持續攻堅,智慧河湖不斷升級,整合水生態環境領域3500余個點位,繪制流域“監控斷面、水源地、排污口、污染源”矢量化一張圖,為41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安裝“天眼”及在線監測設備。全市縣級以上新設飲用水水源地全部劃定水源保護區,持續推行“河湖長+檢察長”“河湖長+警長”協作機制,各級河長巡河2.16萬人次,城市水質指數同比改善11.37%,主要流域水質改善幅度位列廣西第二。
“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持續推進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優美的水生態環境,讓南寧的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南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