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地處長江、淮河流域下游,是擁有江河湖海水元素“大滿貫”的省份,全省水域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7%,居全國之首。12月30日下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蘇省長江大保護及水環境治理情況,發布會上詳細介紹了該省“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進展情況及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鐵腕治污,系統修復,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在斷面數量翻番、全國最多的情況下,江蘇省國考斷面水質連續三年達到優級水平。
在統籌推進重點流域治理方面,江蘇印發實施《江蘇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長江大保護和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江北運河沿線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沿海地區生態環境重點問題治理為核心,構建全省“江河湖海”生態環境“一保護三治理”的格局。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組織開展長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專項行動,推進實施《關于加強我省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的指導意見》,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7年穩定在Ⅱ類,主要通江支流連續3年穩定在Ⅲ類及以上。近年來,江蘇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量呈現恢復態勢,中華鱘、胭脂魚、水禾等珍稀瀕危動植物被記錄發現,多年未監測到的鳤魚重歸視野,刀魚資源豐度“一路向上”,江豚種群數量穩中有升。
“十四五”期間,江蘇關停沿江八設區市化工企業3877家,取消26家化工園區定位,累計騰退長江岸線84.6公里,自然岸線比例提升至64.4%。率先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累計排查長江入河排污口1.6萬個,整治完成率達99%。40個生態安全緩沖區、16個“生態島”試驗區試點,共同筑起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網。
此外,江蘇積極深入開展污染源頭防治。將強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治本之策,“十四五”期間推進實施流域骨干工程共計1074項,項目總投資1273.74億元。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印發《江蘇省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持續推動工業園區污水管網建設和污水收集處理效能提升。出臺《江蘇省重點行業工業企業雨水排放環境管理辦法(試行)》,規范雨水排放行為。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完成全省225家城鎮污水處理廠和4867家工業企業技術評估。
在重要水體保護方面,江蘇切實保障飲用水安全,定期開展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及長效管護,指導地方做好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及優化調整工作,印發《全省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矢量圖集》,2024年,全省96個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Ⅲ比例為100%。積極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落實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要求,明確江蘇省列入清單的186個美麗河湖建設時序。出臺《江蘇省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施指導方案》,指導地方按照“一河一策、有序推進”的原則,統籌開展美麗河湖保護建設工作,江蘇省天目湖、吳淞江、秦淮河、小溪港、芒稻河等案例被評為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2025年,江蘇將更加系統推進流域治理。始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深入開展長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專項行動,“一地一策”“一標一策”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以江北運河及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白馬湖等“一河六湖”為重點,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扎實推進江北運河沿線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此外,更加深入實施本質治污。持續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推進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80%,“十五五”期間繼續穩步提升。實施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清零”工程,確保治一條成一條。利用好全省水產養殖智慧管理平臺,推動各地規模以上養殖池塘逐步實現尾水達標排放。進一步推廣農田排灌系統循環生態化改造、秸稈離田綜合利用、水稻直播改機插等農田退水治理措施。
同時,更加全面推進三水統籌。以美麗河湖建設為統領,加快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要素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到2027年全省美麗河湖建成率累計達到43%以上,逐步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目標。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