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綜合治理不僅關乎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更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可持續發展。2023年1月,《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布,大冶市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加大對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投入力度,大力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特色產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有機結合,走出一條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的創新之路。
靈鄉鎮作為大冶市小流域綜合治理先行試點之一,積極踐行和落實相關政策,全面啟動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堅持以省級流域治理試點的標準,運用“七網聯動”(水網、路網、田網、林網、人居網、電網、產業網)的治理方法路徑,先行先試、群策群力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工作落地見效。
鋪設“萬樹綠村”筑牢綠色生態基底 1月2日,驅車行駛在靈鄉鎮毛鋪村的彩虹路上,沿著蜿蜒曲折的彩虹路一路向前,抵達大山深處的閔家溝,放眼望去,道路兩邊綠樹環山,郁郁蔥蔥,打開窗戶深呼吸,鼻尖上散發著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
“在荒山綠化方面,我們主要以造林綠化為主,同時號召鄉賢,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幫助造林,這樣既能將荒山利用起來消除安全隱患,還能用荒山‘造血’,將荒山變‘金山’。”靈鄉鎮林業負責人劉斌介紹,眼前這片林場就是引進了大冶市遠方的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解決了荒山難題。
幾年來,這家公司通過實施創新造林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將科研成果、集體智慧用于生產實踐,實施森林康養、林業產業等開發,帶動當地村民逐步走上“以林養林”新路子。
難以想象,原先令人頭疼的閔家溝芭茅山,搖身一變,通過林下經濟、文旅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造林示范基地,成功舉辦了全省荒山綠化現場會。
招商引資造林只是靈鄉鎮鋪設“萬樹綠村”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靈鄉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整合市級森林撫育、補植補造工作,科學開展“萬樹村”綠化行動,充分挖掘鄉村綠化潛力,努力擴寬綠化空間,盤活用好撂荒地,加速推進荒山造林、國土綠化,因地制宜變荒山為綠山,不斷筑牢靈鄉鎮生態屏障。
截至目前,靈鄉鎮累計投入資金近6200萬元,累計砍割防火隔離帶260公里,修建蓄水池3座,新建水泥公路2.3公里;累計完成新造林4541畝,幼林和成林撫育4000余畝,竹林撫育1600畝;完成林藥(林下種植黃精等1200余畝),新建旅游設施(毛竹房屋)5座,面積1200平方米。
搭建“水網”脈絡推動河道治理提質增效 近日,走進金牛河(靈鄉段)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現場,挖土機正在來回拖運生態磚,工人們正忙著搬運石頭、鏟沙填縫、壘砌堡坎,呈現一派繁忙有序的建設景象。
金牛河(靈鄉段)河道治理項目負責人金青林介紹:“現在主要是鋪設生態磚、做人行便道和種植樹木,從去年7月份開工到現在,已完成了總工程量的95%,項目接近尾聲,預計本月底全部完工。”
據了解,金牛河是高橋河一級支流,屬梁子湖水系,系五級流域單元片區,全長32.4公里,發源于劉仁八鎮馬橋場,途經靈鄉鎮毛鋪片區,匯入金牛鎮高橋河。金牛河(靈鄉段)作為承上啟下重要節點,該小流域片段全長3.7公里,沿線流經曹鋪、芭山、毛鋪、張河、西販李等6個村,主要對該處區域內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景觀、糧食安全進行系統綜合治理,總投資約5400萬元。
“這個工程主要包含全線清淤、新建護岸、岸項步道、景觀綠化、水生動植物群落等九個大類工程項目,當初做全線清淤的時候最困難。”金青林想起幾個月前清淤的場景,不禁感慨萬千,由于淤泥很深,所以每天安排十幾臺機械同時清淤,耗時一個多月終于將淤泥清理干凈。
治河疏水,換來河暢景美。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金牛河(靈鄉段)河道治理效果已初步呈現,基本形成河道通暢、污水自凈、交通便捷、農田成片、基礎設施齊全、環境干凈整潔、農旅產業有機融合的良好局面。
實現“宜居宜業”實施人居環境整治 道路干凈整潔,房屋鱗次櫛比,湖水清澈見底,壁畫色彩斑斕……這是靈鄉鎮張河村顧紀灣污水整治后的生動寫照。
曾幾何時,這里還是臟亂差,灣子的水池一片狼藉,村民苦不堪言。“灣子沒整治之前,都是亂排亂放,塘里都是污水。”顧紀灣村民顧訪洲說,以前的灣子住著鬧心,走到哪里都是臭氣熏天。
為改善村里的環境,去年7月,靈鄉鎮將污水整治納入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主要對村里的污水管道進行改造升級,采用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施工方案,建立污水管網,將村民生活產生的污水接入管網,設置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生態保護污水處理池,對收集的污水進行分格式處理,實現污水的深度凈化,使村里的污水排放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水質狀況明顯改善。
這一點顧訪洲感觸最深,他指著家門口的井蓋說:“整治后,灣子每家每戶都并入管網,每隔幾米都有一個排污口,然后集中排放到大化糞池,整改過后灣子的環境也好了,空氣也好了。”
去年以來,靈鄉鎮緊緊圍繞流域綜合治理這一核心工作,扎實推動水網、田網、路網、林網、線網、人居網、產業網七大工程建設,通過流域周邊人居環境整治、農田等生產用水整治、河道生態修復治理等系列項目,一體規劃,實現推進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堤內外、水上水下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
靈鄉鎮小流域綜合治理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關于小流域綜合治理各項會議精神和指示要求,以創建省級小流域綜合治理示范樣板為引領,按照“片區示范,全域聯動”的工作思路,統籌資源、集中人力,全力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成勢見效,力爭全面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