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襄陽市生態環境局在緊跟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軌道上,統籌兼顧、把握重點、狠抓落實,深入探索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共依共存,堅持水安全執法監管與水生態治理修復兩手抓,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保護修復取得明顯成效。今年1月至9月,全市28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6.4%,9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漳河達到Ⅰ類水質,漢江干流、北河、南河、沮河水質保持在Ⅱ類,蠻河、唐白河、小清河水質為Ⅲ類。
全面統籌,突出重點治理。襄陽在市級層面印發《關于開展河湖遙感圖斑核查整治工作的實施方案》,針對重點區域開展巡查整治,截至目前,完成水利部推送的408處遙感圖斑復核任務,集中交辦河庫“四亂”問題29處;依法調查處理各類水事違法案件34起,嚴厲打擊河道內非法采砂案件5起,有效地遏制了違法行為發生。襄陽市下轄棗陽市印發《棗陽市濕地保護管理聯席會議工作制度》,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分工,加強督辦巡查,相關部門聯合行動,聚力攻堅,開展了全域“凈化行動”、專項“清風行動”和“綠盾行動”,嚴厲打擊在濕地區域內采砂、開礦、排污、毀林、獵捕等各種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已清理河庫浮萍、周邊垃圾和其他廢棄物600多噸,在開展水環境違法行為整治的同時,盯緊關鍵點、找準突破點,確保擊中“靶心”,做到治理工作有的放矢。
機制保障,強化巡查監管。襄陽充分運用“河(湖)長+檢察長”聯合巡查機制,采用“人防+技防”,除日常巡河外,以無人機航拍、視頻監視等技防手段輔助。同時,在生態脆弱的河道、水庫安裝自動監測站,對主要河流全河段不間斷巡查,嚴厲打擊非法采制砂、河庫“四亂”等非法行為。重點推進小微水體“一村一品”建設,全市395個小微水體全部落實“一長兩員”長效管護機制,因地制宜整治小微水體,全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污染問題。定期組織召開全市河(湖)長制聯席會、現場督辦會、專題問題調研會等,研判會商,共同商討治理措施和方案,在全市常態化開展河庫“四亂”清理整治工作,加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防水環境污染違法行為發生。
延伸觸角,抓牢源頭治理。襄陽嚴格取水許可和規劃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實施用水計劃管理、定額管理,落實《湖北省計劃用水管理辦法》,全面推進年用水量一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服務單位計劃用水管理全覆蓋,加強用水統計調查,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減少水質污染情況發生。緊盯工業、農業面源污染,強化水污染源頭控制、過程管控和末端治理,積極開展河庫上游與干支流的污染滅源行動,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創新積分制管理,針對河道周邊養殖場、畜牧中心等重點區域以用好養殖場建筑規范、偷排直排、環保設備、衛生情況、人員配備“五積分制”進行監管,積分清零時取消養殖場資格并予以關閉。
廣泛宣傳,提升環保意識。襄陽市下轄宜城市結合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等節日,以楚文化、漢水文化、濕地知識為主題,打造4.6公里濕地科普宣傳長廊,制作了《走讀萬洋洲》宣傳片和《漢江畫廊》宣傳冊。棗陽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墻報、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愛鳥、護鳥、濕地保護法律法規,提高群眾法治意識,積極開展各類生態環境保護主題活動,充分利用世界水日、六五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活動契機進行環保宣傳,組織志愿者發放各類愛護環境、節約用水宣傳手冊等資料200余份。2022年以來,棗陽累計開展大型涉水宣傳活動7場次,累計發放水法宣傳刊物等6300余冊,范圍涵蓋全市18個鎮(辦、區),通過廣泛的宣傳和動員,全民的環保意識明顯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發展。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