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孝感市大悟縣、黃岡市紅安縣、武漢市黃陂區跨界河湖灄水河的流域管護,共同維護跨界河流連接處的水域岸線及水面管理,切實改善灄水水域岸線及周邊環境,近日從大悟縣河庫長制辦公室獲悉,經三方協商建立灄水河“聯席聯巡、聯防聯控”四聯機制,共同解決跨界河湖管理等相關問題。
灄水河是長江流域的重要源頭之一,在湖北境內橫穿大悟縣、紅安縣、黃陂區,流入長江,總長141千米,流域面積2390.8平方千米。該流域控制大悟縣東南部約四分之一地域,主要流經新城鎮、彭店鄉、夏店鎮、劉集鎮、四姑鎮、河口鎮6個鄉鎮27個行政村(社區),河長約50.5千米,客水面積19.3平方千米,流域面積633平方千米,覆蓋人口65527人、耕地60760.24畝。灄水河在全縣分為東大河和西大河,流域內共有13條支流。主要支流有3條,上灄水河(又稱東大河)、上西大河和劉家集河。灄水河的功能是以農業灌溉為主,集農業、工業、生活供水為一體。
三縣(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動水環境聯保聯治,加強跨界河湖、灄水流域協調治理,推進形成跨界河湖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推動河湖長制工作提質增效。其次,加強灄水流域上下游統籌、左右岸協作、干支流互動,建立健全孝感市大悟縣、黃岡市紅安縣、武漢市黃陂區河湖長制協同工作機制,按照對跨行政區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責任、密切配合,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實施聯防聯控的治理工作要求,依據“一河(湖)一策”,本著“立足長遠、優勢互補、聯防聯控”工作原則,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平臺作用,開展截污控污、岸線管理、生態治理、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進河湖治理和管護工作,共謀共建共治共享幸福河湖,構建水系互聯的現代水網。
通過摸清灄水河水環境底數,孝感市大悟縣、黃岡市紅安縣、武漢市黃陂區河湖長制辦公室組織技術單位,開展灄水河水環境現狀調查,共同編制《關于開展灄水河跨界河湖水生態現狀調研的報告》,并向社會公布,明確相應管護責任。建立信息互通協作聯絡機制,加強灄水河水質、水量、水位、水情、環境隱患點、“一河一策”等工作情況對接,構建水資源、水環境、水域岸線管理保護等方面信息共享機制,對政策法規、涉河湖工程建設、截污控污措施、岸線管控、生態治理等信息以及發現的水環境問題及時相互反饋,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建立河湖長聯合巡查機制,大悟縣、黃岡市紅安縣、武漢市黃陂區每年組織1—2次聯合巡查,實地查看灄水河流域現狀、河湖長制工作落實情況和相關治理工作進度,協調解決流域治理管護中存在的跨區域聯防聯治問題。
建立河湖長制會商交流機制,大悟縣、黃岡市紅安縣、武漢市黃陂區每年召開一次河湖長制聯席會議,會議召集與承辦實行輪值制度,開展流域統籌和區域協作,加強水環境聯合監管聯防聯控工作,共同推進灄水河水環境質量提升。
建立水域岸線常態化清理處置機制,大悟縣、黃岡市紅安縣、武漢市黃陂區應組織人員、設備定期開展灄水河水域水面漂浮物攔截打撈,保持水域岸線日常清潔,建立跨界斷面攔漂清漂制度,實施上下游、左右岸聯合保潔。
建立河湖生態保護協同機制,建立灄水河水體污水處理、生態治理、岸線管控等工作同步實施機制,形成水環境保護工作合力。在防治水污染、整治非法采砂、打擊非法捕撈、涉水違建整治等方面,加強預警工作,協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統籌協調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加強區域聯動,加大聯合執法監管力度,共同嚴厲打擊涉河違法犯罪行為。
建立河湖聯合執法機制,鞏固完善灄水河跨界河湖聯合執法聯動機制。重點推進采砂執法、污水排放、非法捕撈執法聯動,共同調查取證,探索綜合執法模式。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集中推進跨界河湖灄水河水源地、取水口附近水源保護、應急水資源調度、生態流量和水位保障等工作。鼓勵和引導民間河湖長、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個人自發開展或者參與跨界河湖保護工作,鼓勵舉報跨界河湖違法行為。
后續,大悟縣將強化組織領導,由大悟縣、黃岡市紅安縣、武漢市黃陂區三縣(區)分管領導牽頭,各自抽調人員成立工作專班,并明確一名聯絡員,負責日常工作對接協調。加強溝通協作,三縣(市)做到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共同發力、共同推進、共同完成的轄區內水域管護工作。強化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媒體輿論引導作用,向灄水河流域范圍內群眾加大宣傳和引導力度,動員群眾關注、支持、參與灄水河水體保護,形成管水治水的強大合力,確保分界斷面水質達標,水環境改善。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