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3年三季度廣元市環境質量狀況》。
其中,全市21個河流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21個,占100%;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飲用水達標取水量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無變化,均為100%;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無超標取水量,達標率為100%。
水環境質量3個100%從何來?連日來,記者深入一線展開了調查。
統籌推進標本兼治改善“東河+西河”水環境
“以前臭氣熏天,現在好了,真的是天藍水綠。”10月12日,走在旺月堤綠色廊道上,旺蒼縣城群眾王發德贊嘆道。
前些年,東河旺蒼城區段有26個生活污水直排口,一到夏天水體就發臭發黑。2021年以來,旺蒼縣系統推進東河治理,既整治生活污水直排口,又在沿河建制鎮建成運行污水處理站。到2022年,東河水環境明顯改善,東河廣元出境水質首次實現年均達Ⅰ類。
全長307公里的西河,流經綿陽、廣元(劍閣縣境內100公里)2市。
“針對農村生活污染問題,劍閣縣靶向實施西河流域綜合整治,在建制鎮建好污水處理設施的基礎上,配套建成農村生活垃圾壓縮運轉站等基礎設施,推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據劍閣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管理股負責人尤泳介紹,目前西河流域水質由Ⅲ類提升至Ⅱ類,并持續向好。
廣元是嘉陵江上游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地,雖然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較好,但是嘉陵江一級支流東河、西河水質不穩定。
為此,市委、市政府將東河西河等小流域治理作為流域治理的樣板工程推進,聚焦城鄉污水、面源防控等,制定綜合整治方案,高質量推進水環境治理。
今年三季度,全市水環境質量優良率穩定保持100%,嘉陵江、白龍湖等6條主要河(湖)水質為優,19個國、省考核斷面有10個斷面水質達Ⅰ類……“一江清水出廣元”成為常態。
精準管控“ABCD”機制守牢水質優良率底線
今年7月,受汛期農業面源地表徑流影響,嘉陵江沙溪河斷面水質降類。
接動態預警后,蒼溪縣在對面源污染進行全面排查整治的基礎上,持續用“小型三格化糞池+人工濕地”“一體化微動力(A2O)+太陽能微動力+人工濕地”等精細化治理模式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這只是廣元創新對19個國、省考核斷面實行ABCD分級分類精細管理、每月通報和動態預警的一個個例。
“ABCD分級分類管理是水環境管理工作的‘晴雨表’,有利于及時發現、整改和解決問題。”市生態環境局水環境管理科科長吳杭周還舉例,插江衛子河、白龍河花石包兩個省考斷面專函預警后,屬地縣區制定攻堅整治方案,落實7大重點,推動了流域突出問題解決。
何為ABCD分級分類精細管理?即:對水質達Ⅰ類或改善向好的斷面實行A類管理,由縣區分管領導牽頭,常態管控促提升;對水質穩定達Ⅱ類的斷面實行B類管理,由縣區主要領導掛帥,精細管控穩水質;對水質年均達標、月均不穩定、濃度波動明顯的斷面實行C類管理,由市分管領導掛聯督辦,提級管控保優良……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趙廷延表示,“實行ABCD分級分類精細管控后,一旦發現水質異常,就能及時預警,推動屬地精準施策,堅決守住國、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的底線。”
岸水共治推動河流守護與“真金白銀”掛鉤
秋后的嘉陵江和南河邊,人們可以經常看到,湛藍的晴空映著碧綠的水面,水天一色的風光令人沉醉。
如何常態維護“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河流生態?
廣元除嚴格落實2176名河湖長、3500余名河湖保潔員,有力推動水環境治理保護重點工作落實外,還從2018年起逗硬實施《廣元市重點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辦法(試行)》,實現省、市、縣流域生態補償無縫銜接。
其中,市委、市政府出臺《東河西河流域水環境質量考核方案》,市財政籌集200萬元水質考核資金,旺蒼、蒼溪、劍閣分別籌集100萬元水質保證金,實行市級生態補償。
連續兩年考核結果顯示:西河鐵爐寺國考斷面、東河喻家咀省考斷面和清泉鄉國考斷面年均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Ⅱ類,達標率100%。蒼溪縣、旺蒼縣、劍閣縣籌集的水質保證金除全額返還外,還根據斷面水質改善幅度分獲獎勵資金60萬元、95萬元、105萬元。
此外,廣元將近年來獲得的8000余萬元流域生態補償激勵資金,通過項目法和因素法全額用于了流域治理……
見到翹殼、石斑頭等土著魚又回來了,旺蒼縣張華鎮宋水村七組村民董戰先滿懷喜悅地說:“東河水清了,岸線綠了!”
來源:廣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