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溧水區秦源污水處理廠四期擴建項目投入后,有效提高了污水處理工藝水平,出水指標達到太湖流域限值排放標準。
記者近日在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調研水務工作座談會上獲悉,至今年底,南京市將建成323個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即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污水直排口、消除污水管網空白區),占建成區面積的77%以上。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近年來,為改善水環境,南京市按照“源頭控制、過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思路,由水務、建委、生態環境、城管等多部門通力合作,大力推動污水廠網建設改造、工業企業整治、小區雨污分流等各項任務,持續扎實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據介紹,近年來,南京市先后完成橋北、城北、鐵北、城南等十余座污水處理廠改擴建。截至2022年底,全市生活污水日處理總能力達348萬噸,基本滿足我市污水處理能力需求。同時,實施城南—江心洲、城東—高橋等污水系統連通工程,有效緩解了部分污水廠運行負荷較大和不均衡問題。對市政污水管網排查修復改造,累計完成約3350公里污水主次干管排查檢測,共實施即查即改點位修復9200余處,完成雨污水混接改造893處。針對主城區污水管網排查出的重大結構性問題,分年度列入城建計劃實施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119公里,剩余約161公里目前正按計劃推進。
為加快推動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我市還持續推進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建設,擴建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等3座工業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萬噸/日,至2025年底基本實現“應分盡分”。
推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我市按照網格化管理思路,把全市城市建成區劃分成401個達標區,按照“做一塊、成一塊”的要求,統籌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各項任務開展,最終實現建成區全覆蓋的目標。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完成303個“達標區”的創建,累計覆蓋建成區75%的面積。今年,按照計劃再建設20個達標區,占建成區面積將達77%以上。
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開展以來,我市持續向實現河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目標邁進。全市10個國考、42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均達100%,建成區221條水體“消劣提質”達省考核目標,水環境監測質量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一。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