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起,煙臺正式進入汛期,記者從市城管局排水服務中心了解到,城市防汛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與往年相比,今年防汛更加“智能化”,讓汛期安全更有保障。
防汛機器人:涉水8米能作業
防汛機器人采用遙控控制、履帶行走的模式,可適應多種環境和復雜地形作業。
據介紹,防汛機器人采用柴油機為動力源,使用液壓傳動系統操控排澇,每小時排水量1000立方米,連續作業時間長達8小時,涉水深度高達8米,揚程高度高達10米,特別適用于地下車庫、小街小巷、涵洞隧道等不同場景的應急排險作業,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安全頭盔:可實時直播
智能安全頭盔在安全帽的基礎上,集成了視頻直播、實時通信、智能報警、精準定位等功能,能夠自動采集現場數據并實時上傳,配合服務器端、電腦端以及手機APP,與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融合,形成多級聯動的防汛指揮系統。
防汛期間,布防在關鍵點位的防汛人員通過佩戴的安全智能頭盔,將點位信息通過直播畫面實時傳輸到防汛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可以同時查看多組畫面,第一時間掌握現場精準信息,靈活調度防汛搶險應急隊伍,應對緊急情況。
智能安全頭盔內置的安全報警系統,可以及時傳遞人員摔倒、落物擊打以及頭盔脫落等信息,有效保障防汛人員人身安全。
智慧排水:地下管網會“說話”
路邊一個雨水箅子,背后也有數據支撐。“它的點位坐標、材質、規格、管徑都上傳到了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后臺一鍵就能知悉全部情況。”排水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
排水設施遍布市區的大街小巷,“智慧排水”項目運用GIS、互聯網、物聯網、模塊化集成、數據庫管理等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起多元化的城市排水管理與監測系統,讓養護、防汛工作更加高效精準。
來源: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