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堅持防治結合,全力深化河湖治理的“集美樣本”,秉持“生態優先”理念,不斷提升全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集美幸福河湖品牌。集美區的河湖生態環境實現“水質變好、水景變美、水利變多”三大轉變,河容岸貌再度蝶變煥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防治結合 繪制河湖新畫卷 集美區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全力構筑控污治水防護網。過去一年,出動689人次巡查流域周邊小企業,立案查處涉水工業企業和小作坊環境違法行為13件,處罰26萬元。同時,推進正本清源,累計開工249個小區、99個城中村、241條市政道路、75所學校;完成管道改造長度521.72公里、面積改造(不含市政道路)35.61平方公里,混接點改造10155處,病害點改造30306處,累計完成投資12.91億元;全力攻堅農村污水治理提升,177個村莊全部完成污水整治提升。
此外,集美區建立了“排口管家”機制,對205個入河排口定期召開調度會,通報問題、督促整改;聯合督查督辦,累計開展20余次涉河湖聯合執法行動,累計下發督辦31批,推進解決問題94個。集美區還制定實施《妨礙河道行洪問題專項清理行動方案》,完成省、市級督辦妨礙河道行洪問題整改7個、“四亂”問題6個,自查整改妨礙河道行洪問題10個,四亂問題15個,清理妨礙河道行洪高稈植物500平方米,土堆石塊30噸。
近年來,集美區持續引導全民參與治水,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等節點,開展線上答題科普宣傳推廣、“碧水映集美 河湖展新顏”主題攝影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高頻率、多樣化宣傳集美區河湖長制成效,營造全社會節水護水親水愛水、建設幸福河湖的良好氛圍。集美區還與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教授,共同編制《集美區流域生態環境研究報告》。同時,打通“政校合作”渠道,面向“河小禹”高校青年志愿者開展線上報告解讀會,交流水環境治理經驗,引領青春力量,為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作貢獻。
生態優先 打造幸福河湖名片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省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區,廈門集美擁有“省級水利風景區”杏林灣水庫和“省級美麗河湖”許溪這兩張河湖名片,彰顯了集美的生態治水成效。
集美的“生態客廳”杏林灣水庫于今年1月晉升為“省級水利風景區”。近年來,集美區成立杏林灣整治專班,相繼推進上游農村污水治理、沿灣截污納管、生態綜合修復提升等系統工程,讓水美岸綠的杏林灣藍圖成為實景。日前,省、市重點項目——杏林灣生態環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也正式開工,將在灣底環保清淤,削減內源污染,清淤總量達313.3萬立方米,進一步凈化杏林灣水質。項目還將同步采用原位修復、構建鳥類棲息地等生態修復措施,改善濕地生態環境,修復杏林灣生態系統,進一步打造更加美好的灣區生態。
集美區許溪“溪林生態示范動線”項目自2020年建設以來,以凈化濕地為中心,安全生態水系為軸線,開展包括許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工程、許溪下莊魚鱗閘凈化濕地建設工程、流域周邊農房整治及流域范圍內田間管理房整治等項目,以生態治理推動鄉村振興建設。如今的“溪林生態示范動線”成了集美區節水工作成效的生動見證。集美區把節水文創、節水實踐、節水教育融入生態水系沿岸后期環境氛圍建設,建設節水科普設施、節水吉祥物等,形成節水科普長廊,打造“家門口”的節水教育陣地。許溪不僅晉升為“省級美麗河湖”,其治理經驗也將在廈門乃至全國推廣開來。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