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住建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綿城市的指示批示精神,切實把建設海綿城市是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一個重大課題來對待,在積極爭取、扎實推進全國試點示范的同時,也扎實開展省級試點示范工作,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萍鄉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批示,被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通報表揚。鷹潭市、南昌市先后被列入2021年、2022年全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多次被中央主流媒體集中報道。通過試點示范,海綿城市理念在江西得到有效落實,河湖空間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海綿城市里有“大政治”。建設海綿城市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親自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早在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之后,黨中央、國務院對海綿城市建設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住建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提出20條措施,江西省委、省政府還專門印發了指導性的文件,全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江西在全國率先編制《江西省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試行)》,在全國唯一開展了全省海綿城市“十三五”總結評估工作和編制印發了“十四”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省政府分管領導先后三次主持召開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萍鄉市、鷹潭市等地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組長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專班。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海綿城市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落實、來推進。
——海綿城市里有“大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建設海綿城市,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提出來的,對修復城市水生態、提高城市水安全、改善城市水環境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充分體現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觀,也體現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的統籌觀。我們在系統化全域建設海綿城市過程中,始終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始終遵循循環利用理念,著力提高雨水資源化水平,最終為城市構建起可持續、健康的水循環系統。始終遵循“低影響開發”理念,將“滲、滯、蓄、凈、用、排”六字理念綜合運用到實踐之中,實現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
——海綿城市里有“大民生”。蘇軾曾用“龍卷魚蝦并雨落,人隨雞犬上墻眠”的詩句,生動地描繪了狂風暴雨給人們帶來的苦難,而這種苦難至今并沒有徹底消除。在過去幾十年快速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各城市普遍存在對天然水體和自然滯蓄空間的保護和預留不夠,城市過度硬化等問題,加之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投入不足,短板突出,這些導致城市內澇問題更為突出,部分城市“人水矛盾”不斷激化,汛期“城市看海”現象屢屢發生,水環境惡化、水資源短缺等一系列問題不斷凸顯,有些甚至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正是要統籌考慮雨水的留存、利用與排出,統籌解決城市缺水與內澇問題的新理念。我們深刻領悟、科學把握海綿城市建設的內涵,用“海綿”的新理念、新思維,統籌考慮城市水資源利用和排水防澇問題,統籌城市更新、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城市內澇治理等工作,大力解決城市積水內澇等對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影響大的問題,全力解決“城市看海”問題,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海綿城市里有“大項目”。這些年,江西省以項目化思路抓海綿城市建設,不斷在謀項目、建項目上下功夫,以項目突破帶動整體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海綿城市建設完工項目2510個,涉及面積554.71平方公里,建設排水管網總長度達3.84萬公里,雨水管網1.47萬公里,完成海綿城市建設總投資近700億元,全省城市建成區海綿化城市建設比例達到35.38%,成效較為顯著。僅去年,鷹潭市建成海綿城市建設項目203個,南昌市建成146個,吉安市建成112個。2021年我省被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評為省級層面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成效第一檔的省份。我們不斷樹牢項目化思維,以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理念,切實抓好海綿城市建設。一方面,在“謀項目”上下功夫。堅持規劃引領,按照全流域管控、全方位定標準、全過程植入、全域性鋪開的原則,根據城市發展需求,從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等功能需求出發,兼顧水景觀、水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在城市更新、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等工作契機有機融入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注重新建項目與改造項目相結合、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相結合,統籌謀劃一批項目,建立項目儲備制度,有序實施項目建設。另一方面,在“建項目”上下功夫。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系統性強、關聯度高、涉及面廣,涉及建筑與小區、公園與綠地、道路與廣場等,推進過程中注重工作統籌、分類推進。不斷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法規制度,完善建設項目從立項、設計到施工、竣工驗收、運維管理的全過程管控制度,推動依法依規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完善項目管控流程,嚴格落實全周期管理,進一步加強項目設計、施工及運營維護階段質量把控,實現建設項目全流程閉合管理。建立海綿城市建設專項技術審查機制,強化施工階段質量管理,提升設計、施工環節質量管控,努力把海綿工程建成良心工程。
——海綿城市里有“大產業”。海綿城市是一種理念,從水出發,但不能就水論水,就海綿談海綿。我們看到了,建設海綿城市是個大產業,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點。以萍鄉市為例,這些年萍鄉市在推進海綿城市試點過程中,大力發展海綿產業,發起設立了基金總規模100億元的“萍鄉海綿智慧城市建設基金”,打造了一個集“規劃、設計、投融資、施工、監理、開發、運營”為一體的專業化集團公司,在全國率先打造了五陂海綿小鎮、目前入駐企業40余家,整個海綿產業已經發展出100多家相關企業,年產值超百億元,形成了海綿城市建設帶動海綿產業發展、海綿產業促進海綿城市建設的良性循環。這僅是萍鄉市一地,從全省的大數來算,更為可觀。全省城市和縣城建成區總面積約2800多平方公里,以每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約2億元計算,按照國家和省政府文件要求到2030年全省城鎮建成區80%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全省近2240平方公里需要“海綿化”,粗略估算可拉動投資四千多億元。這就是海綿里的“大產業”。我們不僅努力把海綿城市建設好,而且致力把海綿產業培育好、發展好。結合實際制定海綿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加大海綿產業、海綿經濟培育扶持力度,從人力、物力、財力、政策等各個方面,對海綿產業的發展進行全方位的扶持。強化海綿產業項目招商,著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輻射帶動大的海綿重點項目。著力提高海綿產業材料技術水平,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和推廣,大力支持傳統優勢企業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轉型生產海綿產品。
海綿城市里有“大乾坤”,建設海綿城市是個“大課題”。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不斷推動城市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