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國大范圍上調水價。北京、天津、上海、江蘇、蘭州等城市均已經實施或者提出了調價方案。國家發改委和城鄉建設部對于上調水價采取了支持態度。
2、水價上調的根本原因在于:(1)人均水資源匱乏且地區分布不均衡。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為224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2)中國水價絕對和相對值均遠遠低于國際水平。2009年10月,我國不含水資源費的全國平均水價為2.37元/噸,其中自來水價為1.69元/噸,污水處理價為0.66元/噸,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都在國際上處于較低水平。中國家庭人均水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為1%,僅為國際平均水平的一半。(3)自來水生產企業和污水處理企業虧損面較大。2005-2009年,自來水生產企業虧損比為54%,污水處理企業虧損比例為30%。
3、水價調整的方向是逐步實施全成本定價模式。全成本水價是指覆蓋供水和污水處理服務全部成本的水價,是涵蓋了成本、經濟收益和社會收益的綜合價格。水價調整主要以調整自來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為主。本輪水價上調幅度較大,平均漲幅在20%以上。
4、自來水生產供應行業處于穩定期;污水處理行業仍然處于快速成長期。未來2-4年內,污水處理行業仍能保持10%的復合增長率。最近一輪的水價上漲,且平均幅度達到20%以上,我們認為提價顯著改善了行業基本面,提升了水務企業盈利能力。一些經營良好、運營經驗豐富、資本實力雄厚的公司將會在行業內大舉并購,實現外延式擴張。
5、擁有供水管網的公司直接擁有終端收費權,直接受益于水價上漲;而不具有供水管網的自來水生產公司和污水處理公司長期內能夠受益水價和污水處理費的上漲,短期內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和時滯。依次推薦:南海發展、錢江水利。同時建議關注持有廣發證券14.25%股權的中山公用。在水務這樣的公用事業領域,較強的擴張能力將保證公司的規模擴張和業績提升能力,并且在更大的空間、時間范圍內受益于水價的提升。推薦:首創股份、創業環保。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水工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