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廈門市同安區南門橋上,不遠處,蜿蜒的東西溪靜靜交匯。陽光輕灑溪面,波光粼粼好似披上金色馬甲;岸邊,一株株鮮艷的美人蕉肆意搖曳,與溪水交相輝映,令人沉醉;岸上,沿溪納涼、垂釣的居民放松休閑……
俯身有碧水,抬眼賞鮮花。這一幅河暢、水清、岸綠的美麗景象得益于同安區城區段安全生態水系統建設工程。
岸線綜合治理,改善河道濕地環境,構筑濱水慢行系統——去年完工的同安區城區段安全生態水系統建設工程,以修復河流生態環境、水質改善、景觀提升為出發點,保留了原有河流的自然形態和景觀要素,充分展現東西溪的生態風光,為居民打造了家門口的帶狀濕地公園。
東西溪被譽為同安的“母親河”,持續推進的東西溪生態水系統建設,實現行洪安全與生態修復的完美融合,改變了同安老城的形象,也為當地居民帶來滿滿的幸福感。
“看,這么美的溪流,這么漂亮的帶狀公園,隨手一拍都是大片,每一張照片都是不重樣的?!苯衲?2歲的劉珠仁在南門路住了30多年,見證著東西溪的巨變,打開手機相冊,滿滿都是東西溪的美景。她說:“令人開心的是,最近溪邊新開了許多奶茶店和咖啡館,晚上坐在溪邊喝杯飲料,暢聊趣事,真是太愜意了。”
今年,廈門市河長辦聯合市河長研究院、水環境研究中心首次發布廈門市九條主要溪流的生態健康“體檢報告”。根據評分,東西溪的安瀾指數、碧水指數、富民指數、智慧指數得分最高,綜合評分排名第一,是全市“最幸?!钡暮恿鳌?br />
把視線往南移,在歷經河道重塑、截污補水、灘地修復等建設后,位于同安新城核心地帶的埭頭溪下游段,于本月煥新顏。
走在6.5千米長的帶狀步道上,岸邊的美人蕉與再力花交相輝映,白鷺成對打鬧嬉戲,河面上的汀步橋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打卡勝地,橋下魚兒穿梭,別有情趣。
曾在西柯街道任職十年、現為同安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的葉邵佳告訴記者,埭頭溪的變身,得益于埭頭溪下游段綜合治理工程。
他說,工程創新性地對河道淤泥進行原位固化,重塑河道,同時種植多樣化的水生植物,不僅可為埭頭溪“增綠”,還可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如今的埭頭溪風景怡人,為附近百姓提供了放松休閑的好去處。
東西溪、埭頭溪煥新顏,是廈門河湖治理的典型案例和縮影?!肮澦畠炏?、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廈門市圍繞新時代治水思路,立足廈門實際,不斷提升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努力構建美麗河湖、健康河湖、幸福河湖,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生態福利。
【訪談】 廈門市河長制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康永濱: 全力保障廈門流域水環境 “疏浚渠塘,連通河脈,漾漾清波玉帶,花叢錦簇趣通幽,柳暗處鶯歌天籟。統籌兼顧,標本兼治,聚力凝心勿殆,蕩濁除臭也削黑,還成效三年五載?!?018年,廈門市成立河長制辦公室,康永濱擔任首任專職副主任。剛上任的他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并填下一首詞。詞中寫出了康永濱對廈門市水生態治理成果的期盼和要求: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如今四年多過去了,他說,當時設定的目標基本實現,廈門的河湖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沒有哪條河流比埭頭溪更難治理!”剛上任,康永濱就接到了一塊“燙手的山芋”——同安埭頭溪治理??紤]到整治的難度較大,市河長辦立即討論部署,為被污染河流量身定制污水治理方案并進行掛牌督辦。
多年來,廈門市持續統籌謀劃,推進系統治理,提升污水治理能力,加強污染源控制,不斷提升河湖面貌。同時,廈門強力推進河道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全市79個項目已全部完成,建設河道總長243.77千米,累計總投資額5.76億元,打造河道水系景觀,建設沿岸綠化休閑帶,有效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毙∥⑺w是城市的“毛細血管”。在康永濱的推動下,廈門在福建省率先將小微水體納入河湖長制監管,并出臺了《廈門市小微水體治理工作指南》,統籌指導全市治理規劃。“高標準、全覆蓋的小微水體治理,有效改善了城鄉水環境,確保小微水體長治久清。”康永濱說,目前廈門920個小微水體已全面登記造冊,形成一塘(池)一檔,同時完成了400余處小微水體治理,精心打造了83處水景觀示范點,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看著廈門一條條溪流水質提升,康永濱很欣慰。他說:“河湖治理不是一個部門的事,而是需要多部門協同聯動,下大力氣解決水生態環境治理的重難點問題,要堅持共管共治,凝成強大合力?!痹谒挠媱澲校瑥B門將全力保障9條溪流監測斷面水質穩步提升,今明兩年全面消除劣V類溪流水質斷面。
【記者手記】 河湖治理的“廈門答卷” 因水而美,因水而興,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賦予廈門這座城市最美的底色。
以“河湖長制”推動“河湖長治”。多年來,廈門治水步伐不斷加快。圍繞“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代治水思路,我市以水環境提升、水生態修復為導向,以解決群眾關心關切的突出水問題為重點,多措并舉打好河湖治理的“組合拳”,推動河湖長制從有效管控走向全面治理。
讓水清起來、讓水動起來、把水留下來。始于2016年的廈門市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原則,結合流域周邊截污治理,通過人工濕地、生態浮床、曝氣復氧、生物膜法、水系連通、生態補水、閘壩生態調度等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建設目標。廈門全市79個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綿延243.77千米,打造一個個河道水系景觀,建成一條條沿岸綠化休閑帶。
河河有人看,湖湖有人管。行走在廈門主要河流、湖泊、池塘,你能看到清晰的河湖長公示牌?!昂雍袉栴},直接找河湖長”已經成為廈門市民的共識。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常在,碧海銀灘、海豚逐浪常在,田園相依、百姓安居常在,廈門系統推進河湖治理,以一幅幅“水美”畫卷交出精彩的治水“答卷”。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