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武威市認真貫徹落實“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部署,加快石羊河“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美麗河湖建設,石羊河沿岸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石羊河成功入選全國首批、西北諸河唯一美麗河湖提名案例。
完善責任體系 武威市始終把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民生工程、重大發展問題,大力弘揚“八步沙‘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新時代武威精神,完善責任體系,市、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抓、具體抓,形成了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石羊河治理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四級河湖長體系,設置市、縣區、鄉鎮、村四級河湖長821名。
建立“總河長率先抓、各級河長具體抓、水務部門牽頭抓、責任鄉鎮一線抓、聯席部門配合抓”的工作格局,統籌推進“八化”管護措施,即常態化巡查、系統化治理、立體化監控、法治化管護、有序化利用、社會化監督、全民化參與、綜合化考評,確保河湖治理責任全覆蓋。建立了河長會議、河長巡河、考核問責與激勵、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河湖管理“紅黑榜”等16項制度,為河湖保護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也保障了水環境質量穩定提升。
同時,建立健全地表水斷面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提升流域上下游協同治理能力,開展石羊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涼州區與民勤縣、天祝縣與涼州區和古浪縣分別簽訂了《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三縣一區全部納入石羊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范圍,落實補償資金908萬元。
全力治水護水 武威市緊盯石羊河全國示范河湖建設6大類39項具體任務,實施總投資10.76億元的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生態連通輸水工程等14項工程,以項目建設串聯起沿河兩岸河流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形成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河湖風情線。針對流域干旱脆弱的生態特性,將石羊河劃分為城市親水宜居——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生態環境控制區、尾閭生態恢復區等3個水生態功能區,分段施策,達到“人水和諧”。
針對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問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部完成提標改造,在全省率先實現縣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一級A標準全覆蓋。7個工業園區和6個重點鎮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各縣區污泥無害化處置工程全部建成投運,涼州區、民勤縣、天祝縣污水處理廠均建成再生水回用設施,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6%。
突出“三水”統籌系統治理,開展河湖“清四亂”、重點鎮以上污水處理廠問題排查整治、全市污水處理設施排查整治、涼州區污水處理廠問題診斷等水環境保護聯合專項檢查和行動,狠抓問題整改銷號,確保水環境質量穩定向好。2021年以來,全市9個國控、省控斷面和7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其中8個斷面水質好于考核目標1—2個類別。
打造治理樣板 通過示范河湖建設、環保基礎設施補短板、持續加大水污染防治及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等,石羊河美麗河湖建設成效凸顯,石羊河岸線逐漸變成生態長廊;蔡旗斷面過水量、民勤盆地地下水開采量兩大約束性目標和北部湖區出現旱區濕地的生態治理目標分別提前8年、6年實現;青土湖水域面積不斷擴大,2021年底達到26.7平方公里,形成旱區濕地106平方公里,紅崖山水庫鳥類生物增長到16目20科80種、兩萬只左右。
武威市積極開展全域無垃圾專項整治、河道垃圾清理、違規建筑拆除、河道疏浚清理、禁養區養殖場搬遷等措施,石羊河獨特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休閑娛樂功能日益顯現。
石羊河入選全國首批、西北諸河唯一美麗河湖提名案例以來,武威市進一步扛牢河湖保護治理責任,全面落實“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總體要求,扎實開展“講好美麗河湖故事”宣傳,批復市級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實施莊浪河天祝縣城段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積極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建成民勤縣污水處理廠生態濕地工程,謀劃實施的古浪縣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工程等16個項目共爭取到生態環境專項資金32560萬元,有力鞏固并拓展美麗河湖效應,確保石羊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將石羊河建成全市人民的幸福河。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