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重要回信兩周年之際,北京市水務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議現場獲悉,當日上午京冀兩地簽署了新一輪為期5年的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京冀再攜手,共促上游流域水生態整體改善 北京市水務局水保生態處相關負責人會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指出,基于北方水資源特點,區別于南方“多水”性質,需要“量”和“質”兼顧。基于此新一輪協議推進了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補償。按照水量核心、水質底線的原則,建立健全了符合北方少水地區生態補償機制。
新一輪協議還聚焦于全流域水源保護。上述負責人介紹:“這一生態補償機制區別于其他地區治水‘對賭協議’,更強調京冀全流域合作治水導向,北京市密云、延慶、懷柔三區與河北省張承兩市五縣,協同推進密云水庫全流域水源保護工作,將攜手促進相關問題解決。”
新一輪協議增加了監測河流數量,監測更加精細化。在原有潮河、白河、清水河3條跨界河流基礎上,增加監測黑河、湯河,實現5條主要河流水量、水文、水質數據定期監測。
2018年11月,京冀兩地聯合簽署了為期3年的首期補償協議,建立了全國首個以水量、水質、行為管控為主導的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據了解,3年來,首期補償協議共落實生態補償資金21.5億元。其中北京市補償資金9.5億元,中央財政支持9億元,河北省3億元。潮白河流域密云水庫上游入北京境內水量9.46億立方米,水質在穩定中持續改善。
累計向下游生態補水超15億立方米,保障首都水安全 會議介紹,密云水庫建庫以來累計供水411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市供水297億立方米,攔蓄大于等于10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庫洪峰15次。近兩年密云區境內潮河、白河穩定達到地表水II類標準以上,2021年白河入庫口首次達到地表水Ⅰ類標準,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居北京市第一,密云水庫也入選生態環境部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近年來,密云水庫在防洪、供水、生態涵養等方面取得巨大效益。
2021年10月密云水庫蓄水量達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最高,2021年4月至今累計向下游生態補水超15億立方米,促進地下水源涵養和河湖生態復蘇。
目前,密云水庫第一溢洪道改建工程新閘已基本建成,白河調節池泄洪閘完成閘門啟閉機試運行,北白巖副壩新建砼防滲墻和第二溢洪道泄槽重建正在按計劃順利實施。水務部門科學實施密云水庫防洪調度,充分發揮水庫攔洪削峰作用,兩年來累計攔蓄洪水17.95億立方米,確保了流域防洪安全。
2021年,成功實施潮白河試驗性生態補水,北京市境內潮白河干流1998年以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潮白河從長年斷流向“有水的河”、“流動的河”邁出了重要一步,為落實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作出重要貢獻,助力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連續7年回升,特別是今年,地下水同比回升3.71米,儲量增加19億立方米。
將推進高水位運行下密云水庫安全管理 針對下一步重點工作安排,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進懷在會議中表示,一是統籌防洪與蓄水安全,做好高水位運行下密云水庫安全管理。將充分總結借鑒歷史上密云水庫高水位運行經驗,加快制定完善新時期密云水庫高水位運行各項規程,持續推進智慧密云水庫建設,確保安全度汛和安全運行。
二是京冀協同,高標準做好密云水庫全流域水源保護。進一步深化“部門聯動、市區協同、京冀攜手”工作機制,加快實施京冀密云水庫水源保護共同行動方案,持續完善“五個保水”工作機制,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開展密云水庫保護立法工作,強化系統治理。同時,深入探索密云水庫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推進水庫生態富民。
三是穩妥引導推進密云水庫一級區疏解工作。統籌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積極因應水庫高水位運行新常態,落實生態保護嚴要求,制定一級區群眾自愿搬離引導政策,優先引導宅基地在近水地帶、工作在外區的村民自愿搬離,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