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記者走進了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城。傍城而過的恩江,流水潺潺,清洌可鑒,一幢幢高樓倒映在碧水中,勾畫出一幅“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畫中”的美麗生態畫卷。
近年來,永豐縣堅持以河長制為抓手,建立和完善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組織體系,統籌推進河湖與小微水體治理,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全縣地表水水質持續向好,今年6月份省考斷面水質全省排名第20位。
四級河長呵護河湖
拿上垃圾鉗、網兜,戴上草帽,穿上紅馬甲,永豐縣古縣鎮洪渡村小組組長、河長張堂院從家里出發,冒著炎炎酷暑,前往藤八河巡河護水保潔。
藤八河洪渡段是張堂院的河長制“責任田”,全長700多米,每天巡河二三次。沿著藤八河,張堂院一路撿拾岸上垃圾、撈起水中垃圾、察看水質情況,還不時地勸離在河邊玩耍的小孩。
“現在,我們村小組河長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不僅要關注環境治理、生態保護、飲水安全,還要關注防汛抗旱、河堤安全、防范溺水等。”張堂院介紹說。
永豐縣在全市率先設立了村小組河長,將縣、鄉、村三級河長組織體系延伸至村小組一級,健全河長制組織體系,建立“多員合一”機制,讓村小組河長一人履行河長、巡查員、專管員、安全員等職責,有效解決了村小組河長、巡查員、專管員、河堤水庫安全員等終端巡河護水隊伍“多員林立”、職責不清等問題,實現“一龍治水”。
“設立村小組河長,延伸了河長制的保護觸角,讓每條小溪河、每個門塘溝渠都有人管護,真正實現河長制對全縣水域的全面覆蓋。”永豐縣河長辦負責人李運南說,目前,永豐縣落實縣級河長17人,鄉級河長22人,村級河長245人,村小組級河長2008人。
為督促四級河長履職盡責,永豐縣推出持續深化河長制改革實施方案,每季度對未完成巡河任務縣級河長發送“提示函”,提示縣級河長開展巡河活動,帶動鄉、村、組級河長巡河護水。今年以來,全縣各級河長累計開展巡河76829人次,發現問題1025個,整治問題1025個,整治率達100%。
聚力整治小微水體
洪渡村小組,是藤八河和五團水交匯處。記者隨張堂院走進村里,只見茂林修竹、清溪流淌、白鷺和鳴、古樹蒼郁,優美的環境吸引了眾多游客和攝愛好者紛至沓來。
“我們村水資源豐富,古樹古宅也不少,但以前的村容村貌、生態環境沒有現在、的好,精彩蝶變從小微水體治理開始。”張堂院見證了治水美村、治水育景的全過程。
“小微水體是指分布在城鎮和鄉村的溝、渠、溪、塘等,規模小、數量多、流動性差、自凈化弱,這些小微水體猶如人體毛細血管一樣遍布了永豐大地,關乎著全域水質安全。”李運南介紹說。
永豐縣不斷優化治水思路,將過去單一的河湖綜合治理調整為現在的河湖與小微水體統籌推進治理,打出治水組合拳,控源截污、內源治理、修復生態,打造“水美鄉村”,實現長制久清。
在具體推進中,永豐縣從河塘溝渠治理、河道清淤、水系連通、雨污分流入手,統籌推進農村污水治理、鄱陽湖流域建設行動、清河行動、水域綜合治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打通“斷頭渠”、疏通“阻水溝”、清理“臭水塘”,連通村里村外的各條水系,引來源頭活水,還村莊一泓清水、一泓活水。
“把村里小溝小渠還有池塘都打通了,以前的臭水溝、臭水塘都有了活水清流,到處干凈得很。”“污水全都流進地下管網,環境好了,水質也好了。”洪渡村民對小微水體治理贊不絕口。
水具有流動性的,小河水清大河凈。如今,永豐不僅恩江、孤江等大水系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流淌在村莊間的藤八河、麻江、沙溪河、君埠河等小溪流也呈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
水潤永豐,如詩如畫,一幅濃墨重彩的生態畫卷正在永豐大地徐徐展開,盡顯水韻之美,江美水美風景多。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