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扎實推進巢湖藍藻治理,多措并舉擦亮“最好名片”。截至7月17日,巢湖無明顯水華,較去年首次發現大規模藍藻水華時間推遲47天。
建立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
合肥市建立縣(市)區、鄉鎮(街道、社區)、村(居)三級網格化打撈防控責任體系,一級網格5個、二級網格18個、三級網格65個,明確各網格負責人員。設置3個市級督查組,抽調省巢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人員組成,藍藻應急防控期間每周組織一次暗訪,重點檢查現場巡查打撈工作組織情況、藍藻防控設施建設情況及相關日志臺賬資料;水華橙色、紅色預警期間,督查組全天候駐點監督。
提升應急防控基礎設施
合肥市獎補2000萬元專項資金,提升改造環湖5個(縣)市區藍藻打撈防控能力,全市構建了以藍藻深井處理裝置和藻水分離站為重點,藍藻磁捕船為配套,藍藻圍隔、推流器等為基礎的巢湖藍藻水華應急處置設施體系。截至目前,環湖已建成藻水分離站5座、打撈平臺44座、深井處理裝置7座,配有藍藻磁捕船4艘、其他各類打撈船只146艘、推流器等控藻設施400余個,建成阻藻圍隔(圍堰)90余公里。
強化藍藻藻情預警預報
依托衛星監測圖,利用環湖視頻監控,合肥市觀察巢湖湖區與環湖河道藻情,整合湖區藍藻自動監測和人工采測數據,建立藻密度監測系統,完善藍藻預報模型,每日發布藍藻日報。根據藍藻暴發程度,從輕至重依次分為藍、黃、橙、紅四個預警等級,環湖縣(市)區根據預警等級,啟動相應等級的打撈工作。截至目前,環湖縣(市)區共出動打撈人員3.15萬人(次),打撈船只4585船(次),打撈藻漿15.22萬立方米。
來源:合肥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