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體從“一時清”到“長久清” |
發布日期:2022/7/6 10:01:44 |
對于群眾來說,黑臭水體看得見、聞得著,感受最為直觀,也最讓人煩心。為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近段時間,相關部門接連發布了兩份有關黑臭水體的重磅文件。
一份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印發的《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另一份是生態環境部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十四五”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兩大文件為高質量縱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明確了時間表和施工圖,向著水體“長制久清”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從“殲滅戰”到“持久戰”
“十三五”時期,水污染防治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黑臭水體治理。
根據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實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20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應高于90%;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生態環境部印發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通過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導致水體黑臭的相關環境問題。
“三年時間里,生態環境部每年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促指導地級及以上城市率先開展治理工作?!苯眨鷳B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就《行動方案》答記者問時指出,“十三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新建污水管網9.9萬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088萬噸。全國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體消除比例98.2%,總體實現攻堅戰目標,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有力促進了城市高質量發展。
既要雷厲風行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又要奔著“長制久清”打“持久戰”。盡管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既有治理成果仍需鞏固提升。
“十四五”期間,迫切需要推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向更廣范圍拓展,向深度延伸,向構建長效管理機制方向深化。
2021年3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的任務。同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將治理范圍擴大到縣級城市。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四部門印發《實施方案》,針對地級及以上城市與縣級城市兩類主體,劃分了不同任務目標。同時明確要求已經完成治理、實現水體不黑不臭的縣級及以上城市,要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到2025年,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
根據《實施方案》要求,兩部門制定《行動方案》,立足生態環境監督職責,指導地方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發現問題、分清責任、跟蹤督辦,指導各地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到2025年,推動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實現長治久清;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一手補短板,一手建機制
在今年4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通報的典型案例中提到,在江蘇宿遷,一條首尾均與大運河連通的城市內河——馬陵河,部分河段又出現返黑返臭現象。
黑臭水體的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實際上,類似的河體返黑返臭案例,背后暴露出的是黑臭水體治理領域的重重弊病。此次公布的兩份方案,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目標和舉措。
一是秉承系統思維,要統籌謀劃水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地域治理,徹底走出“治反復、反復治”的怪圈。
《行動方案》在排查內容上,聚焦城市污水垃圾收集處理效能問題,強化各類污染源治理,倒逼地方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在排查范圍上,為服務和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以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為重點,全面推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實施方案》要求加強建成區黑臭水體和流域水環境協同治理,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鄉村的綜合治理。根據河湖干支流、湖泊和水庫的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情況,開展精細化治理,提升流域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健全長效機制,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確保河水長清。
《行動方案》要求既看“面子”,更重“里子”,明確將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情況、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等作為排查重點,一方面查看城市水體是否符合消除黑臭水質標準,另一方面更加關注控源截污等基礎工程是否建成并有效運行,河湖長制、污水垃圾處理費用保障等長效機制是否建立,督促各地從根本上解決水體黑臭問題。
《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如由生態環境部牽頭的排污許可、排水許可管理工作,要求排放污水的工業企業應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或納入排污登記,并嚴格持證排污、按證排污。全面落實企業治污責任,加強證后監管和處罰。
實際上,各地在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過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如浙江的“五水共治”領導機制、江蘇的“四辦合一”制度創新、山東的“三級灣長制”組織體系……這些地方依托成熟定型的制度,在治理黑臭水體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供其他地區借鑒學習。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將采取國家與地方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行動工作。
地方層面,省級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指導幫助地方摸清城市黑臭水體現狀,督促補齊設施短板、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對治理成效進行核實。工作任務重點包括核實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單;排查城市黑臭水體水質、污水垃圾收集處理效能、工業和農業污染防治、河湖生態修復等方面的問題;判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等。
國家層面,加強城市黑臭水體清單管理,抽查省級行動成效,通過衛星遙感、群眾舉報、斷面監測、現場調查等方式,精準識別突出問題和工作滯后地區。對于突出問題久拖不決的,將有關問題線索移交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現場拍攝。
按照這兩個方案,只要各地水岸同治、科學部署、步步為營,就一定能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
來源:《環境經濟》雜志
|
|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