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中心經歷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天氣,海綿城市試點是如何應對的? |
發布日期:2022/7/4 10:32:19 |
據通州區防汛辦消息,7月3日2點至11點,北京城市副中心經歷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天氣過程,全區平均降雨量達大暴雨量級,局地特大暴雨。
“截至7月3日17時,海綿城市試點區內降雨級別為暴雨,目前設施運行基本正常,沒有出現明顯積水情況。”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通州區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負責人陳博說,試點區內,約九成雨水就地滯蓄滲透,沒有外排。
優先利用雨水花園等排水,減少管道壓力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據通州區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負責人陳博介紹,2016年,通州成為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試點,選取了北運河與運潮減河圍合的“兩河片區”作試點,總面積19.36平方公里。試點區域范圍內的住宅小區、公共建筑、公園綠地、市政道路、河道等要按照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建設。
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等情況。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滲水磚、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既避免了洪澇,又能有效收集雨水。
上百個海綿城市項目建成落地
陳博表示,經過5年多的建設,試點區19.6平方公里范圍內有上百個海綿城市項目建成落地,建設了大量的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設施,在降雨時,使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和綠地、水系等具備對雨水的吸納、蓄滯、凈化和緩釋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減少對市政排水管網的壓力。“試點區實現了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他以紫荊雅園改造項目舉例說,小區內的瀝青車道中間高、兩邊低,微呈坡狀,路面上的雨水可以順著坡度向兩邊的綠化帶分流;居民休閑廣場的透水磚替代了水泥路,方便積水下滲,全部滲到了地下;“植草溝”內的植被可以吸收、凈化雨水,未被吸收的雨水,會流到“生物滯留池”里進行短暫儲存,之后再慢慢滲入地下或蒸發。
另外,牡丹園小區原來有上百個積滯水點,經過海綿城市改造后,積滯水點基本被消除。
試點區小區近9成雨水就地滯蓄滲透
記者了解到,通州區還有海綿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對試點區內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以及調蓄池、透水鋪裝、滲井等典型海綿設施和建筑小區的外排口、市政排水管網的末端入河排口等進行實時監測。
陳博說,從平臺統計數據來看,本次降雨中,各改造小區的雨水外排總量占各小區改造前理論徑流量比例平均為12.1%。“這意味著,這些小區利用海綿設施在源頭將87.9%的降雨徑流就地滯蓄和滲透了,沒有外排到市政管網,大大降低了暴雨期間區域內市政排水管網的壓力。”
截至7月3日傍晚,經過海綿城市改造后的各市政排水分區,在本次降雨過程中有95%的降雨被滯蓄和儲存,沒有外排到末端的河道,極大降低了河道行洪壓力和緩解了河道水質污染問題。
“通過以點帶面,試點區的舉措正在向全區鋪開。”據陳博介紹,《通州區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去年12月印發,提出全區新改擴建項目要遵循海綿建設的理念,方案和施工圖要報海綿辦審查。他說,隨著相關設施的改造,海綿城市還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東關大橋和玉帶河大橋計劃建調蓄池
海綿城市要解決水質、水生態和雨水資源利用的問題。
目前,新建區域實施雨污分流,雨水和污水各有管道,但在沒有條件改造的部分老城區,仍存在雨污合流的情況。陳博說,針對這種情況,東關大橋和玉帶河大橋計劃建設兩個5000方和1萬方的調蓄池。
他解釋說,平常不下雨,同一管道中的雨水和污水被收集到污水處理廠處理,但遇到下雨天氣,污水處理廠滿負荷運轉,導致部分污水和雨水都會進入到河道,造成河水污染。東關大橋將建設調蓄池和泵站。降雨量大時,泵站起到防洪排澇的作用。調蓄池暫時收集混合的雨水和污水,管道被沖刷干凈后,后續干凈的雨水直接排河,等暴雨過后,調蓄池再逐步將雨水污水輸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對周圍的水環境起到保護作用。
記者另從北京環衛集團通州京環公司獲悉,為應對此次強降雨天氣,他們對通州區155平方公里范圍內716條城市道路進行精細劃分,并做動態調整,根據雨量,加大對城市道路積水點位的雨水清除工作,確保市民平安出行。
來源:新京報
|
|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