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全面強化水環境治理,堅持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三水”統籌和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河湖管理保護水平不斷提高,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有力保障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以來,我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把打贏“水環境治理攻堅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在決策部署、制度建設、保障投入上充分體現生態環保優先,累計投入10多億元用于大遼河、大清河、碧流河等6條主要河流生態治理項目建設,投資13億元用于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程。
追本溯源,打好碧水攻堅戰。我市設立“河流體檢表”,開展“一口一策”“一河一策”整治,共計排查出入河排污口1000多個,逐一溯源整改。生態環境、住建、水利、自然資源等多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商,對全市主要河流進行現場排查,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措施清單、銷號清單”,主動發現問題,督促屬地政府加大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同時依托河長制,尤其是市級河長巡河,對遼河流域(營口段)、重污染河流、城市黑臭水體、渤海綜合治理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系統實施水資源配置、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多類工程,推動河流水質逐步改善。
為充分發揮污水處理設施功能,各縣(市)區加快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廠支管網和接戶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杜絕明渠取水,減少雨污混流。各工業園區加快配套管網建設,實現園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達標排放。目前,我市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均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有效解決了影響河流水質的突出問題。
我市還構建起立體化科技監測網絡,采用無人機航拍形式對重點河流考核斷面及排污企業進行無死角排查;實施河流水質多點多時段加密預警監測,采取“手工快監”方式,迅速查找河流重點污染區域,為河流精細化管控提供依據。
為打通基層環境監管“最后一公里”,市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聘請第三方技術單位進行河流綜合管控,動態排查問題,第一時間轉交屬地政府并跟蹤督辦解決,建立健全河流管控長效機制,通過日常巡查、問題通報、智慧鎖源、跟蹤督辦,推進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來源:營口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