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淡水人工湖——千島湖的水資源環境保護將上升至國家規劃層面,這也是國內跨省流域綜合性保護規劃的破題之舉。記者昨天(12月13日)從浙江省發改委獲悉,該委編制的《千島湖與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已進入材料匯總階段,有望在明年春節前報國家發改委。
“浙江的規劃根據國家規劃大綱編制,安徽省也在根據自身情況編制類似規劃,進度略快,兩省的規劃將匯總至國家發改委。同時,國家發改委也委托相關部門進行調研,將在多方匯總的基礎上編制國家層面的《千島湖與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浙江省發改委地區經濟處人士日前向記者透露。
此外,作為保護的重要內容,財政部、環保部已啟動國內首次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試點。目前,整體補償機制已明確,具體實施方案還在商討。
千島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電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絕大部分位于杭州淳安縣、建德市,部分位于安徽歙縣境內。千島湖是浙江重要的飲用水源地,也是長三角戰略備用水源。安徽境內的新安江全長293公里,是流入千島湖水量最大的河流,占總入湖水量60%以上。
11月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在“千島湖水資源保護”對口協調會上指出,千島湖發揮著重大的防洪、供水、發電、旅游功能,承擔著作為大型水庫、濕地特有的生態功能,千島湖及新安江流域不僅是浙江、安徽重要的生態屏障,同時關乎長三角的生態安全。
“千島湖保護等問題,浙皖兩省10多年前就開始協商,但始終沒有滿意的解決辦法。”浙江省環境保護廳污控處處長喻志剛說。2006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何少苓等10多名代表提交《關于在新安江流域建設生態共建共享區的建議》。全國政協也在2010年組織委員、相關部門前往千島湖調研,并于今年1月形成報告。
據不完全統計,上游安徽黃山市多年來為保護新安江環境所涉資金達50億元。浙江淳安已關停所有造紙、農藥、化肥等重污染企業,僅2009年浙江就投入2.8億元,直接用于千島湖治理。但千島湖的水質卻在惡化。
浙皖規劃著重點不同
“浙、皖各自編制的保護規劃著重點不同,浙江側重于千島湖保護,安徽側重新安江流域保護。兩省的規劃完成后,國家發改委將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在此基礎上制定總體規劃。10月底,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牽頭的調研組已赴安徽、浙江等地。”浙江省發改委人士透露。另據了解,安徽保護規劃已交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編制。
生態補償款因分歧未撥付
目前生態補償的具體方案沒有形成,主要還是兩省對具體方案存在分歧。因此,原定安排的生態補償款還沒有撥付。
同時,財政部、環保部今年還向安徽、浙江兩省印發《關于啟動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試點工作的函》,建立跨省流域協調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按試點方案,今年暫安排給安徽生態補償金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2億元、浙江安排1億元,用于上游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治理。千島湖、新安江流域的先行先試,將為全國大江大河流域推行生態補償機制提供借鑒。
據悉,今后的整體方案為:國家財政向安徽提供資金,安徽加快新安江上游水污染防治,促進水質改善。建立水質補償機制,環保部每年組織皖浙兩省對跨界水質開展監測,明確以省界斷面全年穩定達到考核的標準水質為基本標準,安徽提供的水質優于基本標準的,由浙江給予補償;劣于基本標準的,安徽對浙江補償;達到基本標準的,雙方均不補償。補償基金專項用于新安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