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日從省環境保護廳獲悉,2008年黑龍江環保十大新聞出爐。其中,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受到高度關注。環境保護部實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753”專項行動被列為十大新聞之首。
2008年黑龍江環保十大新聞包括:
——環境保護部實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753”專項行動。4月1日,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強調要深化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切實落實休養生息政策措施。
——著力建設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工程。確保功能區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得到控制,初步形成以生態經濟為主的產業格局;全面加強大小興安嶺生態建設,加大濕地和草原保護建設力度。全省建成各級自然保護區達190個,面積618萬公頃,各類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達320個。伊春湯旺河建成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試點。
——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貫徹落實全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涉及我省的工業治理、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重點區域污染防治等116個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項目開工率達100%。
——推進“三供兩治”工作,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污水、垃圾治理工程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滿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為全省人民創造一個干凈、文明、秩序、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全省環境質量公報顯示:我省總體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城市空氣質量良好,處于全國中上游水平;城市噪聲污染較輕。
——完成全省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化學需氧量減排2%,二氧化硫減排0.51%,完成了年度目標。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兩項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圓滿完成,我省污染減排“雙下降”。省政府對24個工業治理項目實行“以獎代補”政策,下達資金5186萬元,推動了污染治理的步伐。
——《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12月19日經第十一屆省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批準通過,2009年5月1日開始實施。
——我省首次實施“區域限批”。因落實《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不及時,我省對哈爾濱、佳木斯、七臺河、雙鴨山、黑河、伊春、大興安嶺等7個市(地)實行“區域限批”,暫緩審批新增水污染物的項目,直到上述這些項目開工建設為止。
——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和后督察活動。為嚴厲打擊環境違法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省環保廳分別開展了松花江流域涉水排污企業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污水塘(庫)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焦化行業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黑龍江省環境違法案件掛牌督辦管理辦法》出臺。——積極應對俄羅斯油泄漏事件,加強中俄環境保護地方政府之間的交流。7月8日,獲悉俄羅斯阿穆爾州阿穆爾河(中方境內稱黑龍江)發生一起約3公里長、0.6公里寬石油類物質泄漏事件后,省環保廳立刻啟動應急監測程序,各級環境監測站24小時堅守崗位,加密監測。同時,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密切關注油性污染帶動態。全年出境水質達到III類標準的頻率大幅度提高。為全面監控兩國跨界水體水質狀況,促進邊界河流的共同保護。中俄兩國環保專家一起對跨界水體水質進行了三次聯合監測活動。 ——全省開展全民環境教育“六進”活動。作為國家唯一的全民環境教育試點省,我省大力開展環境教育進學校、進社區、進軍營、進企業、進機關、進農村活動。首次表彰在全民環境教育工作中表現突出的57個先進集體和72名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