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水質如何,都要通過科學監測才能準確呈現。環境監測,被稱為環境保護的“耳目”。記者今天從省環保廳獲悉,目前我省空氣自動監測點位實現縣(市)以上城鎮全覆蓋,水質監測斷面(點位)覆蓋全省主要河流、湖泊、水庫等,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
目前,我省核定14個市(州)城市空氣監測點位78個、89個縣(市、區)城鎮空氣監測點位102個。按照國家標準要求,每個點位都能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6項指標進行監測。“我省的空氣監測網絡體系居全國先進省份行列。”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處長向建福介紹。
據統計,全省核定“十三五”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點位)419個,核定土壤監測點位2037個。2016年,省環保廳按照監測斷面設置的有關技術要求,組織對各市州和縣(市、區)地表水、大氣和土壤環境監測網進行了優化調整和增設,確保各市州和縣(市、區)地表水、大氣和土壤環境質量可監測、可量化、可考核。
環境監測點位如何布設才能準確反映環境質量?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技術人員介紹,空氣監測點位會布設在城區的不同功能區,如工業區、居民區、商業區等,在其中選擇最具代表性、能輻射周邊的點作為監測點位;點位周邊不能有明顯污染源,距離馬路10米范圍外;高度一般不超過30米等。同時結合運營方便、電力設施、建筑物穩定性等因素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