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內蒙古赤峰市去年污染企業集中整治的情況嗎?答案是:你根本查不到。
此外,查不到的內容還包括該市的企業環境行為整體評價內容、經核實的信訪和投訴公示內容、環評及驗收結果公示內容以及排污收費相關公示內容。
赤峰市號稱“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有色金屬產業是其第一大支柱產業,目前規模以上有色金屬采選冶煉企業就達117家。當地環保部門的統計顯示,僅赤峰市克旗涉及重金屬排放的企業就有20家。
盡管外界很少知道赤峰市的環境污染狀況,但有一個事實難以掩蓋,那就是環保部對這里的污染情況高度關注。
去年9月,國家環保部聯合檢查組到赤峰云銅檢查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并“希望赤峰云銅在今后進一步加大危險廢物管理力度”;2009年赤峰自來水污染致4307人就醫……
四川省綿陽市的情況同樣如此。該市2011年的污染企業集中整治、清潔生產審核公示、企業環境行為整體評價和排污收費相關公示等內容都是空白。但去年綿陽市水污染、礦渣污染、電解錳污染都曾引發較大的污染事件。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馬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公眾不僅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上查不到這些信息,就是直接找到當地的環保部門,申請獲得這些信息都不可能。
馬軍告訴本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城市連最基本的申請信息的渠道都不暢通,環境信息申請無門;部分城市相關部門人員調整,申請信息就杳無音信,顯示這項工作還沒有制度化。
污染信息少有公開
民間環保組織綠色瀟湘去年在全國首次勾勒出一個省份全部地級市的污染源信息公開狀況。綠色瀟湘行政主管唐賀對記者說,公眾在向當地環保部門依法申請污染信息公開得到最多的答復是“你是誰,哪個單位的,要企業的名單做什么?”“你申請地方的受處罰企業名單做什么?”“環保局要對企業負責,這些名單不能隨便給”“要請示領導,領導批準才能答復”“我們有規定不能通過電子郵件回復”等。
“從我個人參與環保工作的經歷來看,目前環境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湖南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帥對本報記者說,第一個就是不想公開。他說,這是長期以來的傳統的行政方式造成的,地方政府不愿意公開行政管理的一些制度,尤其是操作過程。
劉帥說,第二個是“不屑于”公開,對于一些環保數據,他們都不想給;第三個是不愿意公開,因為這不便于暗箱操作,也不便于引導企業在當地的投資。
“第四個是不敢公開,怕犯錯誤。”劉帥解釋說,因為一些數據的準確性問題,不敢公開。同時也擔心直接影響到群眾的生活,尤其是健康方面的問題。最后是不會公開,不了解一些程序性的規定。
“許多國家都有污染物排放登記制度,包括排放、處理和運輸污染物的情況,企業都要向政府報告,并且都是公開的。”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中國環境法項目主任白蘭說,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目前正在經歷最大規模工業化的國家,在污染信息公開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與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在京聯合發布了“113個環保重點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狀況”評價結果報告。統計顯示,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污染信息公開“超過及格線”的城市只有19個。
“不公開”的制度障礙
對于誰來公布污染信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竺效也認為值得探討。他舉例說,中國環境信息公開的架構是“雙體船”,是政府信息公開和企業信息公開并行的,而美國是“單體船”,所有企業把信息報告給政府,政府是唯一的法定向公眾公開環境信息的義務主體。
竺效認為,在今后的污染信息公開的設計中,應該通盤考慮排污申報登記、排污許可、排污費改稅等制度。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潔自2008年起就參與了北京市政府有關信息公開的內部測評工作。他告訴記者,信息公開事實上是與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程度相關的,比如珠三角和長三角。
馬軍等人的研究也顯示,近年來,我國環境信息公開的地區間差距繼續擴大。珠三角和長三角等地區的城市公開水平加速提高,呈現整體突破態勢。
馬軍以珠三角為例分析認為,當地環境信息公開的提速,是與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可持續發展這個大思路相關的。“其實從2008年做信息公開評價時,我們感覺珠三角的地方保護是比較嚴重的,比較傾向于捂著蓋著,但是后來他們的態度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
不過,曾經在深圳做了“推動公眾參與和環境信息公開”項目的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副所長楊素娟告訴記者,其實深圳在公眾參與的熱情上,公眾參與的手段、方法和途徑上,以及政府提供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待改進。“深圳人居環資委不愿意再把它繼續深入下去,可能有很多不愿意公開的內容。”楊素娟說。
在2011年的測評中,浙江省寧波市在“超標違規記錄公示”和“依申請公開”兩項評價指標上得到了滿分。
浙江省寧波市環保局辦公室主任謝曉程告訴本報記者,以“超標違規記錄公示”為例,早在2003年,寧波市環保局網站就開設了“行政處罰”公告欄目,公布包括違法企業名稱、違法時間、違法事實、違反的法律條款以及環保部門處理意見等具體內容,及時反映企業環保信用履行情況。2007年開始,寧波市環保處罰信息作為綠色信貸內容,提供給金融機構,建立有效的信息互通機制。
寧波市環保局對全部8個縣級環保局和3個環保分局作出網站考核要求,明確必須公布包括“超標違規記錄”、“項目審批驗收公示”和“信訪投訴案件處理結果”在內的污染源監督管理信息等內容。
謝曉程說,截至2011年底,寧波市累計公布行政處罰記錄3275條。
至于公開這些企業污染信息,寧波市環保部門是否有顧慮?謝曉程對記者解釋說:“沒有特別的想法,我們覺得應該向社會公布。因為企業違法了,有關的情況就應該讓老百姓知道。而公布的結果企業也能理解,沒有什么大的反響。”
“推進環境信息公開需要加快立法,完善制度。湖南省希望通過兩三年的努力,在全國推出第一個信息公開條例。”劉帥說,“我本人是希望環境信息做到依法公開、及時公開、長期公開、全部公開、主動公開的。”(章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