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新天津生態城完成占地約256萬平方米污水庫治理項目,治理385萬立方米污染底泥,處理215萬立方米廢水。經過處理的污染底泥將根據污染程度的不同分別進行循環再利用,廢水經過凈化后達標排放。近日,在治理后的污水庫基礎上,將開始景觀綠化工程施工,建設成為生態城最大的景觀湖——清凈湖。
未來“三水連通”
日前,記者走進剛剛治理完成的污水庫,沒有了沉積多年的臭味,取而代之的是經過初步整理的一片空地。雖然還沒有綠植、景觀和任何建筑,但對照這一區域的規劃圖,1.3平方公里的清凈湖、湖岸的凈湖山就踩在腳下,經過處理的污泥已經成為基礎土。本月底,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綠化工程就將正式開工。
按照規劃,圍繞清凈湖,將建設五指島、北島、南島。未來,這里就將成為生態城最大的環保主題公園。建成的清凈湖將與薊運河、薊運河故道相連,實現“三水連通”。
環保治理 資源循環利用
污水庫位于中新天津生態城核心區域,西鄰生態城污水處理廠,東、南、北向受薊運故道環繞,是生態城最大的水體,占地約256萬平方米,始建于1976年,主要用于清污分流,以保證薊運河的水質。由于長期接納漢沽區和工業區的工業廢水,每年排入污水庫的廢水量約2.5千萬噸,污染因子以重金屬污染、難降解及耗氧性有機污染物為主。30余年污染物沉積使得底泥污染深度達到1米左右,嚴重影響底棲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生存,水體自凈能力基本喪失。
為徹底治理這一區域,生態城環保有限公司研發新技術對污水庫內污染底泥進行土工管袋環保處理,并用于生態城基礎建設。“治理后的底泥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經處理后輕度污染底泥作為路基,中度污染底泥作為公園的基礎,取代了50萬方的工程土,節省了大量資金。今后,重度污染底泥還將可能被用于制作建筑材料。”生態城環保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劉朝輝介紹。與此同時,廢水及瀝出液通過預處理技術提升和改善水質的可生化性,再送入緊鄰的生態城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化處理,最終達到一級A標準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