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入了首鋼的曹妃甸再次吸引了北京人的目光。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的1號碼頭附近,一個占地32畝的海水淡化廠土建項目已接近完成。而這座海水淡化廠將具備每天生產5萬噸淡化海水的產能,二期工程可以實現30萬噸/天的產能。這一新水源立刻吸引了包括北京市和國家南水北調辦公室的注意,甚至有媒體認為這將是北京人的新水源。
天津市是全國海水淡化做的最早的一個城市,在2011年底,北疆發電廠每天可提供20萬噸淡化海水,預計占天津市濱海新區總供水量的1/3。而北京市水務局2010年的工作計劃中,也包括“加緊做好引黃濟京、海水淡化等戰略水源的前期工作”。難道北京人會在某一天也像天津人一樣喝上淡化海水嗎?
“所謂海水淡化,就是指脫去海水中的鹽分,將苦澀的海水變成我們能夠飲用的淡水。”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研究員阮國嶺告訴記者。
海水淡化是人類追求了幾百年的夢想。世界上第一個海水淡化工廠于1954 年建于美國,現在仍在得克薩斯的弗里波特運轉著。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市的海水淡化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它供應著該市的城市用水。
其實,淡化海水進入自來水管網,在國外是很平常的事情。最新資料表明,到2003年止,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簽約建設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廠,其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日產淡水3600萬噸。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個國家和地區,淡化水大約養活了世界5%的人口。海水淡化,事實上已經成為許多國家解決缺水問題,普遍采用的一種戰略選擇,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阮國嶺說,經過科學家的努力,海水淡化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相當成熟。目前,國內外采用的較多的是蒸餾法和反滲透法。
所謂蒸餾法就是人工模擬自然界中海水蒸發到空中形成云層,云層在一定條件下在陸地形成降雨的過程。現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廠,很多采用的都是蒸餾法進行海水淡化。
“而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持續降低的反滲透法也受到各國的青睞。”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副教授徐世昌告訴《北京科技報》。
反滲透法的最大優點是節能。它的能耗僅為電滲析法的1/2,蒸餾法的1/40。因此,從1974年起,美日等發達國家先后把發展重心轉向反滲透法。
據報道,曹妃甸工業區曾委托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做過一個方案,根據生產能力,他們每天能獲得淡化海水140萬噸,除了工業區自用15萬噸,可向北京輸水125萬噸。
其實,早在幾年前,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就向北京市發改委“兜售”其海水淡化進京的方案。而北京方面也表示出一定的興趣。
阮國嶺坦言,由于成本問題,一個海水淡化項目的上馬,首先要想到的是每天淡化出來的海水有沒有使用者,在沒有確定淡化海水的產能出路時,倉促上馬將造成巨大風險。
徐世昌也坦言,雖然經過淡化處理的海水的水質完全符合國家居民飲用水的標準,但是出于成本考慮,天津的淡化海水,目前還是以工業用途為主。
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約為每噸5~7元,其中運行費用3元多,加起來每噸海水淡化的成本要8~10元,這還沒有算上建造海水淡化廠和鋪設輸水管線的固定投資。天津的淡化海水進入自來水管網,與其他水源混在一起,不過也是一個賠本的買賣,因為天津市確定的出廠水價為每噸4元,僅為其淡化制水成本的一半。
面對淡化海水進京的前景,有支持者把它與南水北調進京的水價相比。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員也對北京用上自己生產的淡化海水充滿信心,“由于采用鋼廠廢氣發出來的低價電,淡化海水每噸水的成本將從5.8元降到3.6元,從曹妃甸到北京東四環直線距離約220公里,高度落差45米,沿途設兩級泵站進行加壓提升即可實現輸水,輸水成本約每噸1元,這樣在北京的售價可以控制在每噸5元左右,與南水北調引水入京每噸7~10元的成本相比,有一定優勢。”
而按最新的建設計劃,原定2010年實現引水入京的南水北調工程將推遲到2014年完成。這也讓淡化海水進京的支持者更加看到希望。
對此,阮國嶺持反對觀點,“為南水北調工程,北京花費了巨資,我想北京會優先考慮如何利用好這些來之不易的水資源,只有在調來的水資源仍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時,才可能考慮海水淡化項目。”
阮國嶺同時表示,即使現在就上馬海水淡化項目,基礎設施建設、設備調試、管線鋪設等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成,淡化海水不一定能比南水北調的水早進北京。
徐世昌也對淡化海水進京不樂觀,“北京已經看到了水資源對城市的快速發展制約作用,已經在逐步修改城市規劃,將用水大戶的首鋼、化工廠等企業陸續遷出,同時嚴控城市人口的過快增長,分散城市功能,這樣對水資源的需求就沒有以前那樣迫切了。在這種情況下,是否上馬海水淡化項目就需要重新考慮了。”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王世昌也認為,與其將淡化海水送往北京,不如天津把部分灤河水給北京,天津多用一些淡化海水,由北京承擔部分成本。
另外,環保專家提醒,不要盲目上馬海水淡化項目,因為每年將幾十億噸的海水抽上來,將對生態平衡構成影響。因此海水淡化產業必須考慮生態平衡和循環產業鏈。
海水淡化后的海鹽和濃縮鹽水如何處理,也是目前天津和曹妃甸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共同面臨的難題。曹妃甸曾設想過將過剩的海鹽采取填埋等方式來處理,但是鹽遇水會溶化,填埋將污染地下水或對環境產生污染。徐世昌表示,目前,包括國外在內的一些海水淡化廠還是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
但是,環保專家擔心,這種直接排放的方式將造成排海口的海水鹽度提高,而當渤海地區海水鹽度超過4%時,將會造成一些物種永久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