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城市約有七成供水變為污水排入管網中,如果收集起來再生處理后,城市供水量的一半可變成再生水,返回到城區對水質要求較低的用戶,替換出等量自來水,相應增加了供水量
過去,各類工業及生活污水大多白白排走,既浪費又不環保。如今,隨著水資源變得越來越寶貴,如何實現污水回用成為關注焦點。記者今天走訪調查發現,伴隨城市中水設施建設提速,大量污水被凈化成中水繼續回用,節水環保的同時,又為城市市政用水找到“新水源”,成為一項新興環保產業。
今天上午,記者在經十路附近一新建小區發現,小區內隨處可見帶有“中”字標識的管道設備。業主柳女士說,居民樓里上下水管道齊備,尤其是經過密集的中水管道,大量生活污水經過小區中水站處理后被輸送到各家各戶,用來沖廁、洗刷地板等,不但節水環保,關鍵還省錢。除了生活用水,大量工業廢水同樣經過凈化處理后被回用。光大水務二廠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算上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我市日排污量約為70萬立方米,光大水務4座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污水約63萬立方米,這就意味著濟南市絕大部分污水已被處理。
采訪中相關專家表示,城市約有七成供水變為污水排入管網中,如果收集起來再生處理后,約七成可以安全回用,也就是說城市供水量的一半可變成再生水,返回到城區對水質要求較低的用戶,替換出等量自來水,相應增加了供水量。從這個角度講,中水再生回用對缺水城市意義重大。
面對城市缺水的嚴峻現實,我市有關部門通過多種措施,不斷加大污水回收利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從2006年開始,我市就規定新建小區必須配套建設中水設備,以促中水回用。去年初,相關部門對開展中水站進居民區的工作作了相關部署,今后繼續增加大型居民小區中水站的數量,對符合建設中水設施條件的居民小區,要求其補建中水設施,并在技術、用水計劃指標上給予傾斜。今年上半年,全市審查驗收新建中水設施6個,新增中水處理能力8160立方米/日,新增中水回用量2990立方米/日,日平均回用量達到8.93萬立方米,城區節水總量達950萬立方米,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全市共建成中水設施125個,區域中水管網124.25公里。另外,有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節水,特別是要求綠化、沖廁、清洗車輛等雜用應盡可能采用中水,各單位不得擅自停運中水設施。
面對中水回用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有關專家建言,對中水設施的規模超過規定要求的單位,應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以鼓勵使用中水。另外,為在居民區推廣使用中水,應研究制定居民用中水的相應政策,如對居民區的中水設施給予適當的補償費等。(記者: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