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區青木鎮長嶺村支部、村委,數次召開黨員代表和人民群眾參加的農村安全飲水建管工作會議,經反復討論一致形成“投、建、用、管”四位一體的農村安全飲用水建設和管護機制,落實具體責任,充分發揮安全飲水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深受群眾擁護和歡迎。
一是建全投入機制。長嶺村一、四、七、八四個村民小組實施的農村安全飲用水(小集中供水)工程,支部村委根據區水務局規劃設計的覆蓋范圍和國家資金投入額度,數次召開會議,分工程量公開核算,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群眾建設熱情空前高漲,積極按比例投勞折資,爭取國家補助資金10萬元,自籌資金2萬余元,確保建設資金的順利到位。
二是健全建設機制。為確保安全施工,支部村委安排專人在四個建設點上駐點,逐一與承建方簽訂施工合同,落實安全責任,監管工程質量和進度。先后組織群眾投勞60余個,按要求建標準化水井和蓄水池8處,安高質量、高揚程水泵3個,安水表110余只,接飲水管道10000余米,解決114戶近600人的飲用水困難。
三是健全使用機制。長嶺村安全飲水工程竣工后,四個小組分別召開專題會議,就用水多少問題逐一討論具體方案,分供水量大小和用水人口的多少確定每戶每月用水基數,超出基數噸位按比例征收1至2倍的水電費,禁止隨意浪費自來水和把自來水放到田里或糞池中,確保每戶用水公平合理,杜絕矛盾糾紛。
四是健全管護機制。四個小組分別由群眾推選出1名公信度高的群眾擔任水電管理員,負責本小組安全用水水電費核算、收取、管理以及水池清潔處理等工作,確定適當報酬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對飲用水管道分戶分段進行填埋和管理,一經分段確定就一包到底,各戶負責分段管道永久性的維修和監管,確保了飲水工程管護工作落到實處。
在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驗收過程中,長嶺村七組年近八旬老人成家億(媳婦死亡,在外務工)看到從他家自來水管流出清澈透明的自來水后熱淚盈眶,拉著區水務局水經科楊懿科長的手激動地說:“感謝黨、感謝組織,我活了一輩子,終于結束了和老伴抬水吃的歷史”。楊科長深情的說:“自來水安好了,你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管好用好,不要出任何紕漏”。(廖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