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多次提到深化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那么,水務企業如何參與國家重點流域治理?以國家重點治理的太湖流域為例,水務企業成為治污的重要力量。政府和企業配合共同探索區域、流域治污模式,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環境。
本期報道選取了較早進入太湖流域治理的水務企業,介紹企業在實際參與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與政府合作,建立新的治污模式,為業界提供參考。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李莉 記者 閆艷 高杰
作為我國重點治理的流域之一,太湖流域存在巨大的水務市場。幾年前,北京建工環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轄的建邦環境投資公司,就是看準了這個市場,從北京進軍太湖流域的水務市場。
記者在太湖沿線采訪得知,建邦公司從接管昆山北區污水處理廠起步,迅速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到目前為止,已成功接管了昆山市5家城鎮污水處理廠,使城鎮生活污水日處理規模達到了20萬噸;同時,公司又進軍位于太湖西岸的宜興市,“一次性打包”經營了10家城鎮污水處理廠。
建邦公司有什么“絕活”,能夠打拼太湖水務市場,并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記者日前沿著建邦環境公司的發展軌跡,探尋企業如何參與到重點流域治理中去的。
太湖治理中怎么站住腳?
對接手的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通過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
太湖流域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環境敏感,一直是國家重點治理的流域之一。為保證治污效果,這個地區把污水處理費提高到了1.3元/噸~1.6元/噸,成為國內收取污水處理費最高的區域。
善于把握水務市場機遇的建邦公司,較早進入了這個市場。6年前,公司通過獲取特許經營權,接管了昆山北區污水處理廠,之后又陸續接管其他4家污水處理廠,在太湖流域“安家落戶”。剛在昆山市站住腳的建邦公司,面臨一個緊迫命題:怎樣為昆山市污染減排“獻計出力”?
建邦公司開始對昆山市城鎮污水處理廠現狀進行調研,他們發現,一些污水處理廠的工藝相對落后,現場管理較為粗放,已嚴重制約了投資效能的充分發揮。為改變這種狀況,公司先后投資5億元,對已接手的5家污水處理廠進行脫氮除磷提標改造。5家城鎮污水處理廠在擴容的同時,也增加了減排設備,不僅日處理規模由8.75萬噸擴大到20萬噸,達標排放標準也由一級B全面提升到一級A。在削減氨氮等污染物3114噸的基礎上,COD減排能力也提高了20%以上。
然而,提標改造的成本投入問題擺在建邦公司面前。要想達到太湖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A標準,提標改造費用需要企業自掏腰包,顯著上升的處理成本也要由企業自己承擔。昆山市政府看到了企業的難處,按照污水處理量支付給各個污水處理廠一定的處理費,脫氮除磷提標改造后,又適當提高了支付價格。建邦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就目前支付的處理費而言,能夠維持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營。但是,利潤空間仍然有限。建邦公司副總經理姚建華說,“在利潤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更要靠真本事來攬‘瓷器活’。”
經過深入調查,記者了解到,建邦公司在對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時,優化了污水處理工藝,并移植了先進技術,使污水處理成本比過去降低了10%以上。同時,公司把先進的管理手段落實到每一個工序,節能、提效的效果明顯。
2011年,昆山環保部門對污水處理企業提出了清潔生產的新要求。為順利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建邦公司將下轄的5家污水處理廠確定為核查點,并委托蘇州環境科學研究院作技術指導。審核發現,5家污水處理廠運行全過程的能耗指標和污染物排放指標有所下降,運營成本明顯降低,多項指標達到或接近行業先進水平。
怎么落實“四統一”模式?
研究太湖流域水務市場,對污水處理廠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監管
在昆山市污水處理市場嘗到“甜頭”后,建邦公司對太湖流域廣闊的市場興趣更大了。當宜興市委、市政府決定按照市場化原則,采取“TOT(移交—經營—移交)+BOT(建設—經營—移交)”的方式建設城鄉一體污水處理基礎設施體系,以切實提升全市污水處理專業化水平時,建邦公司看到這是在太湖流域擴大經營規模的機會,積極參與投標。最終,宜興市將7個已建污水處理廠和4個建設中污水處理廠的經營權整體“打包”給建邦公司。
此時的建邦公司已經在太湖流域站穩腳跟,開始研究太湖流域建設與運營水務市場,并依據宜興市水務市場的內涵,積極協助宜興市政府在江蘇省率先建立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監管”(即“四統一”)的城鄉一體污水處理運行模式。在“四統一”模式下,宜興市實現了污水處理設施城鄉一體“全覆蓋”,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6.1%,鎮區污水處理率達到81%。高達標率的背后,“四統一”模式在宜興是怎樣落實的?
據介紹,“四統一”模式的模式在落實過程中體現為:形成城鄉污水治理立體新體系、提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水平、開拓污水處理經營新市場、確立污水治理行業新模式。
為建立城鄉污水治理立體新體系,提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水平,宜興市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將現有的14個鎮規劃為11個分區,每個分區建設一個污水處理廠,總規模為22.5萬噸/日,新建污水主管網945公里,總投資約17.8億元。2010年,宜興市又圍繞新建居民小區、主要工業集中區、旅游度假區、集鎮規劃延伸區新建了60公里污水主管網和3座污水提升泵站。目前,宜興市污水管網覆蓋全城區、各建制鎮中心區、工業集中區、風景旅游區及農村主要集中居住點。
污水處理設施已經建立,如何運行與管理才能產生最大效益?建邦公司改變“零打碎敲”的運營模式,培育污水處理集約化市場。建邦公司與宜興市政府簽訂了《宜興市污水處理特許經營協議》,由建邦公司運營宜興市所有城鎮的污水處理廠,期限為30年。其中,包括承擔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提標改造以及出水水質由一級B提高到一級A等任務。
建邦公司副總經理湯映輝介紹說,為展示“整體打包”的優勢,他們接管污水處理廠后,立即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全面剖析,發現這些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工藝設備缺乏維護、老化損壞嚴重,運營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等問題。由于上游企業缺乏管理,導致進水水質水量波動很大。于是,建邦公司每接手一家污水處理廠,都要重新調試再恢復生產,直到污水處理廠達到設計出水水質標準。實現穩定達標后,建邦公司立即著手于脫磷除氮改造。以日處理5萬噸的宜興市城東清源污水處理廠為例,公司投資了3000多萬元啟動脫氮除磷改造。
為實現統一監管,宜興市專門成立了市公用事業管理局,組建了水質監測中心和污水管網有限公司,分別負責污水處理區域聯通和高效運行、遠程監控排污單位和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情況以及全市污水管網、泵站的維護工作。宜興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局長錢偉興認為,要繼續完善污水處理大體系,在污水區域聯通和高效運行上做文章;在重點環節上,以提高城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