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昨天下午召開水利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該市開辟城市水源補給新渠道,實施“引江濟巢”“引江濟淮”等工程。
據悉,合肥市將按照長江、淠史杭、巢湖“三水溝通”的總體規(guī)劃,積極爭取推進“引江濟巢”、“引江濟淮”和龍河口水庫聯絡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開辟城市水源補給新渠道。其中,鳳凰山引江工程確保明年5月份完工,要把鳳凰頸至西河、兆河路線作為引江的主通道,盡快開展前期工作,并組織實施,力爭2012年底達到較大規(guī)模引江流量。
汛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也被提上重點工程。從現在到明年將逐步建設重點水庫、閘站的水雨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立專業(yè)化和社會化的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健全應急搶險物資儲備系統(tǒng)。此外,凡是洪澇災害易發(fā),保護區(qū)人口密集的河流及河段,都要一一加固堤岸,清淤疏浚。豐樂河、莊墓河、兆河、店埠河、黃泥河等7個已開工中小河流治理項目,要在明年汛前完工。
“十二五”期間,合肥市農村人口安全飲水覆蓋率要達到100%。合肥市代市長張慶軍在會上表示,確保2015年實現農村自來水村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