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污水處理建設的飽和,二三線城市漸漸掀起污水處理廠建設高峰,按照規定,到2010年底,東部發達省份要完成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的要求,因此,2010年下半年將會出現一段“下鄉熱”。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指出,從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狀況觀察,不少污水處理廠處于停運或是虧損狀態,一旦政府補貼不到位,污水處理廠將陷入難以續運的尷尬境地。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與污水處理廠由政府主導有關。鄉鎮污水處理事業的改革處于萌芽狀態,政府調控占據了主要因素,這種情況影響了大量優秀企業的進駐,阻礙了農村污水處理事業的市場化運行。
當然,建設中出現了重復建設的問題,如何有效地控制重復建設與超前建設率是當地政府要嚴格把控的。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具有其特殊性,水量小、水源分散的特點導致集中處理存在運輸難的問題,相應的管網建設無法與大型城市比擬,因此,管網建設無論是由政府主導還是服務外包都面臨著較多的障礙。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污水處理負荷率100%時運行成本在7毛至8毛,而負荷率30%以下,運行成本可能達到兩塊。調查新疆49家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狀況發現,大部分污水處理廠負荷率在30%左右,處理高峰負荷也難以超過70%,整體運行狀況令人堪憂。
侯宇軒指出,政府若想招商引資,管網建設將會成為最棘手的問題。若政府承諾建設,一旦匹配不了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狀況,將左右污水處理廠的盈利狀態,若是外包給污水處理廠,不僅政府“心有不甘”,即便管網建成后有利可圖,污水處理廠也將面臨眾多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在基礎建設上毫無優勢的污水處理廠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投資回報率難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