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有一個現象特別有意思,就是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濃度特別高,像COD(化學需氧量)能達到每升1000多毫克,這個含量高出其他城市有三四倍之多。為什么污水濃度會這么高?這竟然是源于青島人的節水行為。團島污水處理廠高級工程師劉如玲介紹,她們廠里處理的主要就是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居民洗菜、洗手的水都節約著反復用,所以污水濃度一直很高。
這只是青島節約用水的一個側面。青島通過在居民生活、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等方面堅持實施節約用水措施,通過大力推廣中水回用和海水利用,使節約用水已經變成青島人的自覺行動。目前,青島市年均節水量可達到3000萬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各項指標均居全國領先水平,青島由此成為全國第一批十個“節水型城市”之一。
市 民:
從被動節水到主動節水
青島市民有良好的節水習慣,市內四區一天的用水量,從2003年開始就一直保持在60萬立方米左右,這個用水量只是同等城市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左右。
青島是我國嚴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資源量312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2%。因此,青島市很早就把節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通過提高市民的節水意識、創立節水機制,培養市民節約用水的習慣。上世紀80年代,青島就在城市的每個辦事處設立專門的節水員,負責在每個樓院查表,一旦超出用水量,就會采取措施限制用水,使當時青島居民生活用水一直保持在每月人均1立方米的水平。近年來,雖然青島早已取消了限制用水的規定,但由于市民長年養成了節約用水的習慣,加上政府持續不斷地大力宣傳節約用水的理念,使青島市民逐漸從“被動節水”轉變成了“主動節水”。
在青島,這種“主動節水”的行為體現在眾多細節上。如公共場所一旦有漏水的地方,馬上就會有市民打來電話,讓有關部門趕緊維修;人們在洗手時,會把水龍頭擰到最小的水量,洗完后,即便在公共場所也會馬上關掉,而一旦有沒關掉的水龍頭,馬上就會有人幫著關掉;在市民家里,衛生間備上一兩個水桶的家庭比比皆是,為的是將洗菜、洗碗的水存放在這里,用于沖廁……正因為這些良好的節水習慣,青島市內四區一天的用水量,從2003年開始就一直保持在60萬立方米左右,至今這個數字基本上沒再增加過,這個用水量只是同等城市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左右。
企 業:
建立節水型發展模式
“九五”期間,青島關閉了技術落后、浪費資源、水污染嚴重的200多家企業,整頓了20多家企業,實現了產業結構向節水型經濟的轉軌。目前,市區工業取水量在總取水量中所占的比值由60%下降到37.81%。
工業生產是用水的大戶,青島通過建立節水機制,調整產業結構,鼓勵企業大力發展節水型企業模式,以此建立起全市的節水型經濟結構。上世紀80年代初,青島就明確規定:凡屬大的耗水型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上。“九五”期間,青島關閉了技術落后、浪費資源、水污染嚴重的200多家企業,整頓了20多家企業,實現了產業結構向節水型經濟的轉軌。目前,市區工業取水量在總取水量中所占的比值已由60%下降到37.81%。
青島還積極組織各用水系統大搞節水技術挖潛,促進企業節水型發展模式的建立。他們大力推廣采用了順流改逆流、水冷改風冷、干法空氣洗滌等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降低單位產品耗水量。他們還積極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系統性地建立節水型企業發展模式。如青島啤酒(36.39,0.04,0.11%)公司通過《啤酒高效低耗釀造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自主技術的研發,通過工藝用水回收、冷卻用水回收等措施,每年節約的用水量達到6393萬立方米,相當于青島城市近77天的供水量。據統計,從“九五”以來,青島市共完成節水技改項目2900多個,總投資11880多萬元,現具備了年節水9720多萬立方米的能力。
青島市還通過在企業中大力推廣節水型衛生潔具,促進企業節水型發展模式的建立。從1992年起,青島制定了改造淘汰型衛生器具的計劃并分期實施,重點對醫院、療養院、賓館、飯店等行業實行節水型衛生器具的改造。為從源頭上杜絕用水浪費現象,青島開始從工程申報基建及施工用水方面嚴格把關,工程竣工后由節水辦派人參與驗收,保證節水器具達到要求。
農 業:
大力發展節水灌溉
在平原糧食主產區大力推廣低壓管道輸水和明渠灌溉,在丘陵山區大力發展雨水集蓄和節水灌溉工程,在設施農業種植區大力推廣微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
記者在青島膠州市膠萊鎮小王疃村采訪時,菜地里一間寫著“增效節水”四個大字的淡黃色小房子格外引人注目。膠州市水利局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里是泵房,農戶澆地時只要像坐公交車一樣刷卡就行。這就是膠州市投資900多萬元引進的“IC卡農業節水灌溉控制器”系統,這個系統將使12個村莊的1萬畝蔬菜種植戶從中受益。膠萊鎮用水戶協會會長張居波告訴記者,這個系統每年可節水108萬立方米,年增加效益達到381萬余元,更重要的是使農民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都產生了一次“節水革命”。
在青島市,類似的節水灌溉項目還有多處,這些項目成為青島市在農業上實施節水計劃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青島市通過大力推廣噴灌、微灌、管灌等節水新技術,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他們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注重計量、突出效益”的原則,在平原糧食主產區大力推廣低壓管道輸水和明渠灌溉,在丘陵山區大力發展雨水集蓄和節水灌溉工程,在設施農業種植區大力推廣微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同時,在資金投入上實行“上級補、地方配、群眾籌”的辦法,多渠道、多層次吸納社會資金。在工程管理上健全機制,加強管理,并成立自主管理的農民用水戶協會,建立“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行、企業化管理、商品化供水”的機制,逐步使節水工程走上“自我維持、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
目前,青島市節水灌溉的耕地面積已達239萬多畝,占全市有效耕地灌溉面積的近50%。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使青島市農業用水呈逐年下降趨勢,涵養了地下水源,改善了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