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河是江蘇省南水北調的骨干河道,是沿線地區城鄉居民的主要飲用水源,也是江蘇省沿海開發的重要戰略性資源。
蘇北沿海地區歷來受飲用水水質差和水量不足困擾。隨著國家對百姓安全飲用水的越來越重視,將這條民生之河、經濟社會生命線建成“清水走廊”,重要性愈加凸顯。江蘇省人大常委會2002年專門頒布了《關于加強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決定》,省政府也明確提出要打造通榆河“清水走廊”。
今年,在江蘇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部分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強通榆河水源保護工作的建議”,江蘇省人大將這項建議列為今年10件重點督辦建議。近日,由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全林率由部分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省人大代表組成的督辦組在泰州市、鹽城市調研了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
科學謀劃通榆河發展“出路”
為加強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建設通榆河“清水走廊”,江蘇省把通榆河列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出臺了《關于加強通榆河水環境綜合整治的意見》,提出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應以“優先保證飲用水安全、保障沿海開發”為指導思想,“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統籌推進、改善水質”為基本思路,計劃到2015年通榆河及其主要供水河道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
江蘇省環保廳還編制了《通榆河水污染防治規劃》,計劃投資48.4億元,實施飲用水源保護、點源污染治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面源污染防治、河道綜合整治等7大類205項工程,力求從根本上解決通榆河地區水污染問題。
同時,江蘇省環保廳會同省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研究制定了《通榆河水環境質量區域補償試點方案》,以“污染者付費、破壞者補償”為原則,分清了上下游治污責任,探索建立通榆河及其主要供水河流行政交界污染賠付機制。
#p#副標題#e#
針對鹽城市、連云港市等化工園區多、污染突出的問題,江蘇省建成了升級環境應急指揮平臺,完善了通榆河沿線地區環境應急值守制度。組織開展了環境安全大檢查,并多次開展化工專項執法檢查和飛行檢查,對興化等地區不銹鋼加工、酸洗行業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切實防止重金屬污染。目前,鹽城市新洋港等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鹽城、建湖、濱海3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也正在建設中。
“攻守結合”還水環境“清白”
在此次督辦會上了解到,為加快推進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和“清水走廊”建設,下一步,江蘇省將“攻守結合”,多部門“強強聯合”,確保通榆河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
江蘇省將重點抓好飲用水源地環境整治,督促各地進一步排查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風險,堅決取締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做好保護區的確界、立標等各項基礎工作,完成通榆河沿線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組織開展農村飲用水源地調查評估試點工作,為科學保護農村飲用水源地奠定基礎。
同時,江蘇省嚴禁在通榆河一、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化學制漿等10類污染水環境的項目,嚴禁在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有環境風險的項目。對重點污染企業定期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年內完成不銹鋼加工、酸洗行業的集中整治。繼續開展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突出抓好小型化工生產企業和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的污染防治,加快推進企業入園進區,提高廢水的集中處理率。
為進一步完善通榆河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例行監測和巡查監測制度,江蘇省將在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在水環境質量區域補償考核斷面全部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與省環境監測中心聯網。省環保廳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建設飲用水水質監控信息共享平臺,密切監控水質變化情況,力爭到2012年前實現通榆河干流和重要支流水質自動監測的全覆蓋。
通榆河及其沿線地區將繼續作為江蘇省環境執法的重點,對各種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據了解,江蘇省環保廳將對重大環境問題進行掛牌督辦,嚴肅追究責任,對涉嫌環境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加大層級督查和監督性監測力度,使隨機抽查、突擊檢查、暗訪暗查成為常態,對環境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建立飲用水源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體系,加強市縣應急機構建設,提高環境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為應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打好基礎。
此外,江蘇省將借鑒太湖流域的經驗,在通榆河全線推行“河長制”,探索建立通榆河及其主要供水河流行政交界污染賠付機制,盡快組織開展通榆河水環境質量區域補償試點工作,加快研究制定通榆河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源頭上減輕通榆河地區的污染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