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整潔的城市道路、設施齊全的小區環境、重現美麗的城區河道……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慈溪成為了一個宜居宜業的美麗文明新城市,向省示范文明城市的目標邁進。
小區變美了
“想不到我們老小區也能這么漂亮。”家住古塘街道城東新村東區的李大媽由衷贊嘆道。城東新村東區是去年進行老小區改造的。改造后,小區里的道路鋪上了瀝青,漂亮又舒適;單元樓都統一粉刷成一種顏色,整齊又美觀。而最令李大媽高興的還是接入她家的管道天然氣,方便又省錢。
我市1999年以前建造的老小區有240萬平方米。自2008年開始實施老小區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對這些老小區進行道路改造、雨污分離、房屋修繕等。背街小巷改善除道路工程外,還包括雨污管道的重新鋪設、設置道路設施等。至今已累計完成60.5萬平方米,占中心城區全部老小區的25%。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將于2011年完成。老小區改造工程到2012年可全部完成。
河水變清了
位于北二環路上的新庵江因為水質的惡化,曾被附近居民戲稱為“黃龍、黑龍和綠龍”。工業污水偷排等原因,導致水中含氧量低,水色從剛開始的黃色變成黑色,等到夏季氣溫一高,爆發大面積藍藻,水色又轉成了綠色。今年4月,市建設局對這條臭名遠播的河道進行了治理,才有了它的新生。現在河水水色正常了,聞不到臭味了。
為改善城區河道生態環境,我市實施“引水環通、城區河道疏浚、城區污水管網鋪設、污染源綜合整治、河道兩岸違章拆除”五大工程。實施引水環通工程,將姚江水引入新庵江、三灶江等河道,至今引水900萬方;曹娥江引水工程境外段全長60多公里,余姚段已經全線完工,上虞段預計今年可完成。中水回用,流入廟山江,改善廟山江原先黑臭的現狀。從2008年開始,我市用3年左右時間對中心城區30平方公里范圍內河道進行新一輪綜合整治。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6億元,疏浚河道48條55公里,鋪設城區污水管網17公里,拆除河道違章建筑1.75萬平方米,基本消除二類河道發黑發臭現象,基本實現城河水質達到V類水標準、局部河道達到IV類水標準的目標。
#p#副標題#e#
同時,為構建城市污水收集輸送框架,我市基本完成了投資12個億的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鋪設污水主干管89公里、鄉鎮收集管網139公里,建設污水泵站55座。新建北部污水處理廠(5萬噸/日)和東部污水處理廠(10萬噸/日)。改建教場山污水處理廠,使其污水處理能力達到8萬噸/日。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超過78%。
綠地變多了
早上天剛亮,王秀芬大媽就和她的同伴一起到峙山公園爬山鍛煉身體。到了晚上,她又參加峙山文化廣場的跳舞活動。公園成為市民鐘愛的娛樂場所,虞波廣場、人民公園、峙山公園……不管是早上還是晚上,這些地方總是人聲鼎沸。
為了給市民更多的場地休憩鍛煉,我市建設大面積的公園廣場,還見縫插綠,完成了南三環與滸溪線交叉口綠化工程等5個綠化工程,新增綠地面積1.9萬平方米。投資350萬元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區公園廣場公廁,整治了原經濟開發區等綠化區域,對北三環等道路進行了綠化改造,新增綠地17萬平方米。目前已有人民公園、峙山公園等10多個公園廣場,人均公共綠地達到了9.52平方米。
出行方便了
居民生活條件改善了,城區的汽車日益增多,出現停車難問題。為此,我市加快建設公共停車場。目前曉記江公共停車場已經建成投入使用,新增車位121個,教場山路與新市路交叉口公共地下停車場已開始前期工作,7號地塊臨時公共停車場開始施工圖設計等。
完成對城區主要道路的大面積修復,開展了人行道的樹池、側石的修整。目前市建設局修復破損路面2.5萬平方米,疏通雨水管190多公里,實施了主要易積水路段的專項整治改造,實施了道口改造和峙山路慢行一體化改造。
計劃更實了
我市加快推進老小區和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確保在10月底前,完成37條背街小巷和6個老小區共55.3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繼續加快推進城河治理工程,完成城區趙家路江等30條共30公里城河的疏浚,完成329國道等8條污水管網的鋪設更新,完成中心城區三街道434家排水戶的接納任務,到年底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計劃達到80%以上;全面實施中心城區綠化工程,重點對8塊共27公頃的征而未用的閑置土地實施綠化改造。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實施人才交流市場東側公共停車場等三個停車場建設,新增公共停車位465個。此外,抓好建筑工地的衛生,以宿舍、廁所、食堂為重點,開展工地環境整治活動,建立健全建筑工地民工學校各項制度,有計劃地開展民工教育活動,促使民工學校規范化。(記者 陸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