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惠州市水務集團統籌規劃的四區(惠城、仲愷、惠陽以及大亞灣)供水一體化方案正式公布,這也意味著,該項目已啟動。與此同時,鎮辦、私人水廠整合的計劃也提上了日程。四區目前供水現狀如何?四區供水一體化是否已具備了條件?四區一體化完成之后,各縣區水資源短缺,尤其是備受詬病的惠陽水質問題是否可以得到解決?整合鎮辦、私人水廠將有哪些困難?南都記者帶著以上問題對四區供水現狀進行走訪調查。
水廠名單
惠城區:共有水廠9家。國營水廠1家:市自來水總公司供水能力70萬噸/日,承擔該區域85%的供水量,供水服務人口約120萬人。民營水廠8家:水口自來水廠、馬安自來水廠、汝湖自來水廠、仍圖自來水廠、橫瀝自來水廠、矮陂自來水廠、大嵐自來水廠、溏頭自來水廠。
惠陽區:共有水廠8家。惠陽自來水總公司負責的是兩個街道辦和一個鎮,即淡水、秋長街道辦,沙田鎮。鎮辦水廠5家:新圩水廠、鎮隆水廠、永湖水廠、良井水廠、平潭水廠。私人水廠1家:三和水廠。
大亞灣區:共有水廠2家。大亞灣溢源公司:提供大亞灣西區、澳頭以及石化區大部分地區供水。霞涌自來水廠。
仲愷區:共有5家水廠,都為民營:潼湖第一水廠、潼湖第二水廠、潼湖第三水廠、惠環西坑水廠(惠州市華基工貿有限公司)、瀝林水廠(瀝林鎮恒常青自來水廠),仲愷其他地方用市自來水總公司供水。
經營現狀
惠城區:8家民營水廠都在運營,僅水口自來水廠盈利,其余虧損。目前馬安、水口、汝湖、橫瀝鎮的水廠正在與市自來水廠洽談合并。
惠陽區:惠陽自來水公司處于虧損狀態。5家鎮辦水廠基本上維持經營,三和水廠處于虧損狀態。
大亞灣區:溢源公司自稱前期投入很大,處于虧損狀態。霞涌自來水廠規模較小,基本處于維持經營。
水質問題
惠城區:水口、馬安水質良好,橫瀝和汝湖片區的水質偏差。
惠陽區:5家鎮辦水廠水質一般,三和水廠水質倍受批評。
仲愷區:水質達到國家標準。
現狀
1
惠城:城區二次供水系統問題多
目前惠城區水壓已經不再是問題,主要是二次供水導致水質出問題。
惠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
就目前惠州的供水現狀,市水務集團介紹稱,惠城區及仲愷大部分區域主要由市自來水總公司負責供水。市自來水總公司供水能力為70萬噸/日,承擔該區域85%的供水量,供水服務人口約120萬人。
“目前水壓已經不再是問題,主要是二次供水導致水質出問題。”惠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中心區所飲用的自來水,從水源到自來水公司,再經過管道輸送到小區,這些過程都有嚴格監控,水質、水壓完全能夠達到飲用水標準,但是不少小區樓房越來越高,幾乎都有二次供水設施,因有些二次供水設施比較陳舊,導致水質有問題,解決方式是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清洗。
鎮辦水廠大多設備陳舊落伍
據了解,惠城區周邊包括水口、馬安、汝湖、橫瀝等鎮還擁有自己的鎮辦水廠,供應轄區內居民用水,目前還未納入市自來水公司統一供水范圍。
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水口自來水廠供水規模比較大,生產設備相對較新,“水口自來水廠的技術水平、管網配套在這幾個鎮辦中是比較完善的。”惠城區水務局副局長林龍清介紹,水口工業用水量很大,自來水廠效益相對好一些,能夠盈利,因此管理者積極性比較高。“水質比前幾年要好很多,不過夏天水壓還有些跟不上,但基本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水口街道辦附近一家制衣廠辦公室經理告訴記者。
與水口自來水廠相比,橫瀝、汝湖、馬安三個鎮辦自來水廠就落后一些,供水規模普遍偏小、生產設備陳舊、工藝落后、技術水平低等問題比較突出,橫瀝自來水廠的水質較差。據了解,這三個鎮辦自來水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工業供水量少,導致無法盈利甚至虧本。“汝湖主要是居民用水,肯定用水量要小很多。”林龍清說,這種情況使得管理者積極性不高,而鎮辦財政也有限,不可能補給用水差額,大多水廠由城區政府承擔維修設備費用。
鎮區居民擔憂飲用水質
有2.3萬人的汝湖仍圖片區有一個小型自來水廠,水質無法得到保證,理論上能供應該片區1萬多人的供水,實質上只能供應5000多人。“目前汝湖自來水廠沒有能力供應到這一片區的用水。”林龍清說,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與市自來水公司管網相通,現在這些村里的自來水管道已經鋪設完畢。記者在這一片區走訪時了解到,大部分居民都擔憂飲用水問題,“我們主要是飲用河水和地下水,可是我們這里養豬場很多,農業藥物也不少。”仍北村村民魏先生說,他們飲用的水質量越來越差。
相比較而言,橫瀝鎮自來水情況就更加混亂,該轄區內除了擁有橫瀝鎮自來水廠外,矮陂、大嵐、溏頭都有自己的小型自來水廠,飲用水的標準幾乎無法得到保證。這三個村的村民反映,下雨時水質會發腥,水會渾濁一些。
據了解,橫瀝、汝湖、馬安等鎮居民對目前的自來水供應并不滿意,希望水質能得到改善。
2
仲愷:2萬多村民飲水不安全
全區還有2萬多農村人口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由于仲愷工業在全市占的比例較大,外來人口逐年增加,供水緊張的局面將會更加突出。
仲愷區農村工作局副局長巫文戈
對于四區供水一體化的實施,仲愷高新區農村工作局副局長巫文戈表示很贊成。他稱,仲愷大部分區域由市自來水公司直接從市區水廠供水,管網也由市區鋪設過來,因為路途較遠,仲愷處于管網末梢,所以水壓不高,水量也不足。
而在惠環西坑村和潼湖鎮、瀝林鎮等一些偏遠農村,市政自來水管網更沒有鋪設到。因此,仲愷還有5家民營自來水廠,供當地村民和企業用水。潼湖鎮就有3家民營水廠,其中潼湖第三水廠設在觀洞水庫旁邊,南都記者5月17日實地走訪看見,這里白天沒有開工,只留幾人看守廠區。據了解,該水廠日產水1000多噸,主要供給附近三和工業園的幾家小企業,一般是晚上趁電費低時從水庫抽水生產,白天則休息。這些水廠的水每月都要送檢一次,執行國標。由于在農村還沒有污水處理廠,因此水價不包含排污費,每噸只要1元多,比市區要便宜不少。
同日,記者來到潼湖鎮黃屋村,這里西靠東莞,南接深圳,離東莞橋頭只有10公里,離潼湖鎮政府卻有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村委書記黃燦坤表示,之前村民都是上山打山泉水用,2005年重修黃村水庫后,在水庫旁的山上建了一個水塔,將山泉水用水管通到村里,并在村里設置了8個取水點,但水管還不能通到各家各戶。去年有村民投資在山上修建了四個過濾消毒池,將水管通到各家各戶,也算是個小型的土水廠了。
巫文戈表示,仲愷不少偏遠農村都是像這樣解決供水問題,有的自建小型凈水裝置,有的打井吃水,全區還有2萬多農村人口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此外,外來人口也逐年增加,供水緊張的局面將會更加突出。
正在建設的潼湖水廠位于觀洞水庫邊,首期規模日供水可達20萬噸,于2011年底動工。記者驅車來到正在建設中的水廠工地,由于剛下過雨,道路泥濘,工地內到處堆放著水管鋼筋,工人們分散在偌大的工地上,還在進行基礎施工。如果不是門口掛著的施工牌,這里還看不出水廠的雛形。
巫文戈說,潼湖水廠由市自來水公司負責建設,由仲愷配合,從東江取水,觀洞水庫是備用水源。設計為60萬噸/日,首期建設為20萬噸/日,這也將會成為全市最大的自來水廠。與全市自來水管網結合后,形成環狀供水,將來不僅完全滿足仲愷高新區的供水,還能向惠城區和惠陽區供水。由于就在仲愷區內,仲愷將來自來水的水質水壓水量都會有保證。“觀洞水庫的庫容有6400萬立方,將來會擴容至9600萬立方,比紅花湖的面積大多了,水源可以保證。”
3
惠陽:備受詬病的水質和水價
惠陽區水質性缺水的問題已非常突出,必須要搬遷水源地,在東江興建泵房,但這將造成重復投資,不利于供水一體化的建設和水源統籌管理。
惠州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首次表態
惠陽水價高于其它縣區
“打開水龍頭,為何淡水的自來水經常呈黃色?”多年來,類似疑問在惠陽本地網站上屢見不鮮。尤其是淡水、秋長、三和、新圩等地,自來水水質更是備受詬病。對此,惠陽區自來水供水公司總經理楊漢雄不置可否,“但是根據環保部門的檢測結果顯示,我們供應的自來水水質是達標的。”然而,對惠陽水質的擔憂仍在市民心中揮之不去。另外,根據市物價部門的數據,惠陽區供水公司收取的水價為各縣區最高。
楊漢雄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說,西枝江水在每年的第一場春雨之后,江邊的一些污染物沖入江中,導致從西枝江抽取的原水氨氮含量超標,在制水過程中會相應進行處理,所以送到市民家中的自來水會有氯氣味。“處理后的水質符合飲用水標準,但也要承認,這不能與優質的飲用水相比。”楊漢雄說。
隨著社會人口的激增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境外污水的排入,惠陽區水源水質急劇下降。區內主要河流淡水河水質常年處于超類狀態,西枝江取水泵房水質也長期在-類水之間,水質問題在各縣區中最為突出。
鎮辦和私人水廠急需改善
根據南都記者調查,目前,惠陽全區供水系統相對其他縣區顯得更加復雜。惠陽區除了屬于國企的惠陽區供水公司之外,還有鎮辦水廠、私人水廠參與經營。其中,三和開發區水廠由私人承包,新圩、鎮隆、永湖、平潭、良井等五個鎮皆有鎮辦水廠,另外新圩塘嚇片區還有私人參與經營供水。據了解,除了惠陽城區存在飲水問題,惠陽各鄉鎮也常出現季節性缺水。
惠陽新圩水廠坐落在鬧市中,但房子非常陳舊,水廠只有10多名員工。水廠設備陳舊、管網老化,已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其他鎮辦水廠同樣存在類似問題。它們經營的模式也非常簡單,建設蓄水池,利用鎮里水庫的蓄水,將管網連接到水庫和蓄水池,再將供水提供給住戶,而用戶繳納的水費將上繳鎮財政。
但是,如果水庫缺水,鎮辦水廠將遭遇嚴重考驗。2011年6月,惠陽出現罕見的干旱天氣,新圩、鎮隆等地出現大面積停水現象,鎮辦水廠一度停水,水廠損失巨大。
鎮辦水廠遭遇水荒的問題一度將其弊端暴露無遺,區一級供水公司整合鎮辦水廠的呼聲一度高漲,各個鎮、街也在尋求突破。同樣,惠陽私人水廠也遭遇了類似的窘境。2009年,惠陽三和水廠原先的梅州老板將水廠轉讓給惠陽本地老板黃運生,經營期限是30年。水廠位于三和碧桂園附近,中間有一個水庫。水廠有員工60多人,每天供水量為1萬立方,三和1萬多人使用該廠提供的水源。
南都記者看到,取水點就是水廠門前的水庫,長滿了青苔,水質看上去比較渾濁。而近年來,三和市民對于自來水水質的質疑也屢見不鮮。黃運生表示,根據環保部門的檢測,水質是達標的,居民用水出現渾濁可能是二次供水所致。“我們已經在水廠附近的山上建了一個大型水庫,投資超過7000萬元,每日供水可超過1萬立方米。水源取自于山泉,工程正在進行中。”
4
大亞灣:石化區擴大供水帶來機遇與挑戰
大亞灣溢源凈水有限公司是中國水務集團旗下的企業,屬于民營企業。由于大亞灣飲用水取水點來自東江,比水質稍差的西枝江水(惠陽取水點)要好,大亞灣市民投訴比惠陽少很多。
另外,大亞灣引水工程是中海殼牌石化項目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也是解決大亞灣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和工業及人民生活用水,確保中海殼牌乃至石化區工業生產用水需求,促進惠州市水資源整體優化配置的重要基礎設施。
隨著大亞灣石化區的發展,中海油二期即將投產,石化區供水將給供水公司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阻礙
整合鎮辦私人水廠 惠陽難度最大
這幾年來,我們投入資金有1億多元。我們也希望把企業做大,樹立更好的口碑。如果政府要收購,我沒意見。但前提是,我們的水廠價值要評估。
三和水廠老板黃運生
部分鎮辦水廠不愿被整合
根據市水務集團制定的方案,鎮辦、私人水廠被區級、市級供水公司整合的計劃已提上日程,這也是四區供水一體化的重要步驟。
惠州市水務集團資料顯示,目前,惠城、仲愷區鎮辦水廠如馬安、瀝林等鎮辦水廠,近年來已陸續完成整合或正在洽談整合事宜,今后將納入到市區供水管網中統一供水。大亞灣供水幾乎統一由大亞灣溢源公司供應,其中難度最大的是惠陽鎮辦、私人水廠的整合。
新圩、鎮隆自來水廠負責人皆表示,都希望能夠改善水管,但如何改善由鎮政府決定。鎮一級水廠經營只能維持營運,鎮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更新水管。“我們希望由區政府出面,由區一級自來水公司接管鎮一級自來水廠。”該負責人也表示,只有通過水資源整合,才能最終解決干旱時期鄉鎮水荒問題。
“無論是供水管道等供水設備,還是技術人才,鎮一級水廠與區一級水廠都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由區一級自來水公司接管鎮一級自來水廠,進行資源整合和管網改造,是大勢所趨。”惠陽自來水總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整合之后將會是多贏的局面。不再缺水,政府解決了后顧之憂,鎮一級自來水廠員工可以進入我們公司,福利會提高,而我們也會擴大營業額,提高社會效益。”
但現實情況是,鎮辦、私人水廠并不希望被大公司整合。新圩鎮水廠有關負責人曾表示,“我們目前生存得很好,不需要被整合。”而部分鎮、街道辦也有自己的打算。針對新圩日益增長的工業人口和供水不足的現狀,2005年新圩鎮政府與光耀集團以4:6的比例合資1億多元鋪設一條約6公里的水管,從秋長大型水庫引水,通水后雙方收取的稅費按照投入的比例分成。不過,由于征地問題等因素,工程至今只進行了一半。同樣,鎮隆鎮政府幾年前也與一家大型企業合作,從碗窯水庫鋪設幾條大水管直通工業區,緩解工業區的水荒。
惠陽、大亞灣條件最成熟
根據市水務集團制定的四區供水一體化的初步方案,惠陽、大亞灣可能是四區中合作條件最為成熟的兩個區。從管網的鋪設來看,惠陽的取水點為西枝江馬安段,管網經過惠澳大道,沿途是永湖、新圩等鎮。而大亞灣管網的鋪設分布也有一段經過惠澳大道,即從東江經過惠澳大道再到豐田水庫。也就是說,在惠澳大道交界處,可以充分利用大亞灣的管網,將供水引到惠陽永湖、良井兩鎮。
那么,雙方之間的供水合作有何困難?惠陽自來水供水公司和大亞灣溢源公司負責人皆表示,“四區供水一體化是由市水務集團牽頭實施,我們只是配合,目前只有方案,還沒有具體措施,所以還無法預計將遭遇的困難。不過,如果管網鋪設網絡具備了合作的條件,應該沒有很大的困難。”
另外,從2010年以來,為了改善水質,惠陽區政府計劃投入十幾億鋪設管網,從東江引水,這一工程被稱為東江引水工程,目前尚處于論證階段。惠陽供水公司負責人稱,如果四區供水一體化實施,該方案或許要擱淺,由市水務集團統一統籌規劃。
對于仲愷來說,將來四區供水一體化,現有的民營水廠如何處理?管網將如何鋪設?對此,仲愷高新區農村工作局副局長巫文戈表示,民營水廠將來可能會被并購,具體如何解決現在還未確定。仲愷已將民營水廠固化經營,不允許其再增資擴產,為將來的并購做準備。很多民營水廠的實力有限,有錢建廠,卻沒錢鋪設管網,在一些需求比較急迫的地方,政府只好自掏腰包,建設管網,最遠的修了13公里長,投資上千萬元。“因此這些民營水廠的資產并不全是私人的,還有部分資產是屬于國有的。”巫文戈說。供水一體化的市政管網建設都將由市里統一來建設,也會結合仲愷正在進行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村村通工程,水管都要進村進戶,包括偏遠的農村。
西枝江的水質越來越差,我曾經去取水點看過,還拍過照片,那里很多水浮蓮,水質看上去也很渾濁。我們惠陽居民希望早日能夠喝上東江水。
惠陽網友惠陽歐伯
我們企業在新圩鎮,有員工600多人,但是經常會出現季節性停水問題,尤其是夏天用水量大,經常無水可用。如果四區供水一體化了,希望這種現象能夠得到解決。
新圩企業負責人劉先生
我們一直認為淡水的水質有問題,雖然官方不承認,但是水龍頭出來的水經常是黃色,而且洗澡時經常出現異味。供水公司總說是二次供水的問題。但為何其他縣區很少有這種情況?
惠陽淡水市民張先生
仲愷不少偏遠農村都是像這樣自己村里解決供水問題,有的自建小型凈水裝置,有的打井吃水,全區還有2萬多農村人口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
仲愷高新區農村工作局副局長巫文戈
我們目前生存得很好,不需要被整合。私人企業參與供水,并不能證明他們就是為了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
惠陽三和水廠老板黃運生
進展
今年將爭取完成10個億投資
據市水務集團介紹,潼湖水廠目前正在施工,首期主體工程預計今年底可完成,明年5月份建成投產,屆時市區供水能力將達到90萬噸。潼湖水廠供水主管與惠城中心區的供水主管聯通后,將形成南北互補的供水格局,市區供水更有保障。
據悉,在水口方向,目前市水務集團正與惠州思源自來水有限公司商談收購事宜,如收購成功,屆時可實現市自來水總公司的供水管網與水口辦事處范圍內的供水管網聯網供水。對馬安、汝湖鎮的聯網供水工作,目前也正在協商談判推進中。
據市水務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市自來水總公司總經理劉哲介紹,供水管網上,規劃在東側由惠州市自來水總公司供水管網沿惠澳大道延伸,與惠陽自來水發展總公司的已有供水管網實現聯通,沿途解決良井、永湖的供水;惠陽自來水發展總公司管網經秋長往新圩方向延伸,實現新圩的供水,在西側將來潼湖水廠投產后供水管網經鎮隆往新圩延伸與其聯通;惠陽自來水發展總公司供水管網在大亞灣西區與大亞灣溢源凈水有限公司供水管網聯通。
“這樣將形成大區域供水環狀管網,通過合理調度富余供水能力,各地水源互為補充,實現應急備用,保障供水安全。”劉哲稱,供水一體化需投入大量資金,將分期分批實施,而今年將爭取完成10個億的投資。
據劉哲透露,目前市水務集團與惠陽區政府已達成共識,把原屬于惠陽自來水總公司的水廠、管網及設備,整體移交給市水務集團經營管理,同時分步整合原惠陽自來水公司覆蓋不到的鄉鎮,“完成移交后,東江水將直供當地水廠,惠陽中心區市民有望在今年可喝上東江水”。
“水口、馬安、汝湖水廠,都要通過談判,整合回來。”劉哲說,目前惠州市自來水總公司所分布的供水管網已經基本與各鎮辦行政區域相接壤,未來將很快實現惠城區和仲愷區域統一供水局面。
此外,隨著大亞灣新油城的投產,在實現近期輸水目標后,惠陽區和大亞灣開發區用水量將達到飽和,因此需適時實施第二條東江引水管道工程。在東江東深取水口上游500米處取水,與科技城水廠合建取水泵站,總取水規模規劃控制為5-10立方米/秒。管線敷設至大坑水庫,長度約30公里,再通過大坑水庫的大坑泵站分別輸送原水至惠陽區和大亞灣開發區各水廠。
劉哲介紹稱,該引水工程計劃于2013年下半年開始做好項目論證和前期工作,力爭在2014年下半年動工建設,2016年下半年建成通水,保障惠陽區和大亞灣開發區的供水安全。
預測
一體化之后水價能否下調?
市水務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劉哲稱將在一定時期內維持原有水平,惠陽大亞灣暫不同價
四區供水一體化之后,除了惠陽、大亞灣市民可以“同飲東江水”的愿望達到之外,市民們還將享受哪些實惠?
水務集團:水價整體呈上漲趨勢
對于公眾關心的水價問題,市水務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市自來水總公司總經理劉哲預測水價近年總體上仍會呈上漲趨勢,但漲速會慢一些,“與水價相關的因素有很多,如建設成本、原材料、人員工資上漲等”。
劉哲說,整合后必然會涉及水價問題,從穩定的角度,水價將在一定時期內維持原有水平。“接管惠陽后,輸送成本更高,我們希望水價不能降,而當地政府則提出不能漲,預計水價暫維持不變。從基本水價來講,馬安、水口1.8元,比市區高,但不收污水處理費、環衛費,市區1.5元,加上污水處理費、環衛費接近3元。”
記者從惠州物價部門了解到,市區現有供水企業的價格由于成本差異較大,呈現出較大差別。以居民用水基本價格(不包含污水處理費、垃圾處理費等,下同)為例,各區管轄的自來水公司的價格有六種不同標準,最高的是惠陽區自來水發展公司的2.7元/立方米,最低是惠州市自來水總公司的1.5元/立方米,相差1.2元/立方米。目前惠城中心區、仲愷高新區供水管網(不含鎮級以下的供水管網,但含三棟、潼僑鎮的供水管網)主要包括了惠州市自來水總公司的供水管網、惠州市思源自來水有限公司供水管網,上述供水管網目前來說是相對獨立的,其水價也按不同的供水管網制定。
物價局:惠陽大亞灣同價或暫緩推行
市物價局認為,應該暫緩對惠陽區、大亞灣區與主城區推行同城同網、同網同價的改革。主要理由是:從地理環境角度分析,惠陽城區和大亞灣城區的供水管網相對獨立,與主城區的供水管網距離較遠,不易連片聯網供水,其規劃和建設會相對困難;從經濟效益角度分析,首先,管網等方面的投資和改造費用十分巨大,融資成本(銀行貸款的利息)也大,因此對供水成本的影響較大,必將對其經營成本會有大幅提高;其次,由于遠距離輸配供水,管網的漏損率相對會提高,會影響經營成本,從而影響到整體規模經濟效益。從這方面考慮,兩區水價同步暫時不推行。